无能的意志力:自动化系统无时不刻地在运行,控制化系统要进行干预需要在自动化系统大意空闲时才能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控制化系统无法靠意志力打败自动化系统。
心理干扰:自动化系统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想法,如当你站在楼顶时,你会自动想象自己往下掉,并且对自己说:可千万别掉下去。当你运动时,某一个动作刚刚让你感觉肌肉酸痛,马上就会出现一个声音对自己说:我快要坚持不下去了。这在李的课程里也有涉及,这些想法都是快系统搞的*,你要知道想法只是个想法,他们除了在这里*叫,什么都做不了。面对这个障碍,我们需要怎么做呢,在后面再介绍李课程中的方法。
冠冕堂皇的理由:人的大多数决定都是由自动化系统做的,而控制化系统最后会依据自动化系统做出的决定找到合理的理由。先做判断,再编造说辞。一般人都是先选定立场,再来找自己立场的证据,以证明自己的立场是“有道理”的,之后所有思考便戛然而止。
我们要怎么办?①改变思维方式最重要的是认知疗法。李认为认知三要素包含认知,行为和情绪。行为和情绪比较好理解,认知往往不容易理解,不是因为它太难藏的太深。刚好相反,它太浅显了,浅显到我们完全无意识地每天接触它。那什么是认知呢?认知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想法。最常见的想法叫做自动化思维,属于快系统,就是随时随地都在产生的想法。我们要怎么处理这些想法呢,答案是不要管他。不顺从他,也不跟他对抗,就是不理他。一个健身动作坚持不住了,这是一个快系统产生的想法,不是事实。不理会这个想法,继续维持这个动作,你会发现,你死不了,然后真的就坚持下来了。之后慢系统就开始工作了。有关认知疗法,我决定在李的课程学完之后,再单独做一次梳理,这里不再展开了。②互惠,互惠是人类的本性。乔和李均认为,友善的人际关系是人是否感觉幸福的关键因素。乔认为健康的人际关系来自平衡的施与受。李认为,通过认知思维升级,更好地与别人相处,最重要的是要转变思维,从关系视角来看,好的关系是双方都需要被满足的。③幸福的两个原则进展原则:朝着目标前进比达成目标幸福。达成目标的那感受更多的是如释重负感,而不是欣喜若狂。
适应原则:人对现状的判断,是以比自己现在已经适应的更好或更坏为基准。当人们碰到极端情况时,会去适应,而且逐渐习惯,并自我校正。
李正好将这两个原则总结成了一个理论,发展观,就是意识到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其认为我们需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可以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生命的对象,变化是常态,除非你做了什么,它才会不变。必须承认,要把几本书中作者要传达的内容梳理清楚真的很难,这是第一次尝试。尽管自知写的不好,但是没关系,下一次应该会比这一次好一点。李的课程,我还没有学完,但看着最后一课的标题意义感是人类最后的堡垒,我知道这又要跟我上个月看完的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相关了。知识点太多了,但,没关系,知识都在互相链接,相互印证,反复出现加深印象,学会也就不那么难了。参考书目: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乔纳森.海特的《象与骑象人》罗伯特.戴博德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克里斯托弗.孟的《亲密关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