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障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关认知 [复制链接]

1#
贵州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xianmeng.net.cn/fengshang/xinchao/870.html
最近购买了李松蔚老师的课程《认知思维十六讲》,在导读部分,李老师引用了乔纳森.海特的《象与骑象人》。用大象来比喻人的情绪,骑象人就是人的理性。众所周知,想要靠蛮力来制服一头大象是极其困难的,那骑象人要怎么做才能让大象听话,说往东就往东,说往西就往西呢。不是靠力气,而是要了解大象的规律,大象喜欢什么,害怕什么,吃什么东西,对这些有充分了解,就可以跟大象好好相处。李松蔚《认知思维十六讲》之所以写的这么详细,是因为我在读这段时,猛然发现,我对《象与骑象人》的理解太肤浅了,或者说已经全忘了,完全停留在对大象和骑象人的比喻上,没有下沉到两者如何相处的底层思想和方式方法上。所以赶紧拿起书,把关键章节重读了一遍。读的过程中发现,过去一年接触到的各种心理学读物,在很多知识点上都在互相连接。我自觉没有办法用一篇短文把几本书十几节课的内容完全覆盖地总结到,所以尝试把一些有关联的,让我有顿悟之感的点,略带逻辑地总结出来,算是对学习到的内容的一个输出。比较重要的两本书,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乔纳森.海特的《象与骑象人》,还有正在学习的李松蔚的《认知思维十六讲》。为避免啰嗦重复,以下涉及到这些内容时分别用丹,乔和李来代替。我们的“心”,是头放任的大象,我们的“智”,是具备掌控能力的骑象人,它们往往意见相左、各行其是,于是,我们离幸福越来越远。乔纳森.海特《象与骑象人》人的心理是如何运作的?乔认为,人的心理有多种划分方式,理性与感性,左脑和右脑等,但最重要划分方法是自动化和控制化,它最符合象与骑象人的比喻。而在丹看来,人同时拥有两套系统:快系统和慢系统。我认为这两种划分方式是一致的。自动化和快系统,都是潜意识里的快速反应,几乎无需思考。而控制化和慢系统都是需要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做出的反应。而两套系统在发生冲突,是我们产生困惑,焦虑并感觉不幸福的原因。为什么会不幸福?乔认为阻碍幸福的障碍主要有3个,无能的意志力、心理干扰和冠冕堂皇的理由。

无能的意志力:自动化系统无时不刻地在运行,控制化系统要进行干预需要在自动化系统大意空闲时才能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控制化系统无法靠意志力打败自动化系统。

心理干扰:自动化系统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想法,如当你站在楼顶时,你会自动想象自己往下掉,并且对自己说:可千万别掉下去。当你运动时,某一个动作刚刚让你感觉肌肉酸痛,马上就会出现一个声音对自己说:我快要坚持不下去了。这在李的课程里也有涉及,这些想法都是快系统搞的*,你要知道想法只是个想法,他们除了在这里*叫,什么都做不了。面对这个障碍,我们需要怎么做呢,在后面再介绍李课程中的方法。

冠冕堂皇的理由:人的大多数决定都是由自动化系统做的,而控制化系统最后会依据自动化系统做出的决定找到合理的理由。先做判断,再编造说辞。一般人都是先选定立场,再来找自己立场的证据,以证明自己的立场是“有道理”的,之后所有思考便戛然而止。

我们要怎么办?①改变思维方式最重要的是认知疗法。李认为认知三要素包含认知,行为和情绪。行为和情绪比较好理解,认知往往不容易理解,不是因为它太难藏的太深。刚好相反,它太浅显了,浅显到我们完全无意识地每天接触它。那什么是认知呢?认知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想法。最常见的想法叫做自动化思维,属于快系统,就是随时随地都在产生的想法。我们要怎么处理这些想法呢,答案是不要管他。不顺从他,也不跟他对抗,就是不理他。一个健身动作坚持不住了,这是一个快系统产生的想法,不是事实。不理会这个想法,继续维持这个动作,你会发现,你死不了,然后真的就坚持下来了。之后慢系统就开始工作了。有关认知疗法,我决定在李的课程学完之后,再单独做一次梳理,这里不再展开了。②互惠,互惠是人类的本性。乔和李均认为,友善的人际关系是人是否感觉幸福的关键因素。乔认为健康的人际关系来自平衡的施与受。李认为,通过认知思维升级,更好地与别人相处,最重要的是要转变思维,从关系视角来看,好的关系是双方都需要被满足的。③幸福的两个原则

进展原则:朝着目标前进比达成目标幸福。达成目标的那感受更多的是如释重负感,而不是欣喜若狂。

适应原则:人对现状的判断,是以比自己现在已经适应的更好或更坏为基准。当人们碰到极端情况时,会去适应,而且逐渐习惯,并自我校正。

李正好将这两个原则总结成了一个理论,发展观,就是意识到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其认为我们需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可以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生命的对象,变化是常态,除非你做了什么,它才会不变。必须承认,要把几本书中作者要传达的内容梳理清楚真的很难,这是第一次尝试。尽管自知写的不好,但是没关系,下一次应该会比这一次好一点。李的课程,我还没有学完,但看着最后一课的标题意义感是人类最后的堡垒,我知道这又要跟我上个月看完的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相关了。知识点太多了,但,没关系,知识都在互相链接,相互印证,反复出现加深印象,学会也就不那么难了。参考书目: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乔纳森.海特的《象与骑象人》罗伯特.戴博德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克里斯托弗.孟的《亲密关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