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障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面对假期和压力,家长该如何应对心理学家正
TUhjnbcbe - 2023/3/15 20:07:00
北京手足癣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33710.html

你若发愤写作业,便是开学前一天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在一趟吐鲁番飞往广州的航班上,几乎整个航班的学龄儿童都在补作业,客舱秒变“作业舱”。

有位女士为之而感动,并说看到孩子们写作业的精气神,本来被上班的恐惧支配,瞬间充满了力量。

除了航班上,全国各地、各种交通工具、各处犄角旮旯,都有孩子们赶作业的身影。只有你想不到,没有赶作业的孩子们做不到。

高铁动车上“抓住假期的尾巴完成作业”↓

生日宴上作业与蛋糕齐飞↓

还有公交车上抬头望窗外,低头写作业↓

医院也不放过,并且有专门的“作业吧”,孩子们左手挂点滴,右手一支笔。↓

家长们最怕的也是这每次假期结束,开学之前,赶作业大戏的上演。

孩子们似乎永远都是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动笔,后果就是临开学时,作业通宵赶。

简直就是应了那句话:你若发奋写作业,便是开学前一天。

其实补作业只是长假后综合症”的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状态让家长老师头疼不已。

面对老师催交作业,生无可恋;坐在课堂上听课,哈欠连天;早上起不来,晚上睡不着,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学习恐惧感......好不容易养成的习惯,猛一个假期都打破了。

为什么假期一结束,进入学习状态孩子就是这幅模样呢?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

孩子日常模式是周一到周五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做作业,很大一部分学生周末还要去参加培训班。不论是注意力还是精神,都处于紧张状态,以至于孩子们都盼望着假期能够休息放松。

这种思想,不只是孩子们的心声,也是职场人的心思。

于是,在大家的意识里假期就是为了缓解人们的状态,以备能够整装待发,在心理上产生了懈怠的思想。

因为这种心理思想的出现,让人开始松懈,所以行动上也就随着意识开始松懈起来。

去表姐家,国庆假期第一天,一家人就赖床了。孩子9点起床,已经很晚了。然而过分的是,孩子都起来了,几个大人还在睡,完全没有起床的想法,一直睡到了12点。任由孩子在家里随便玩手机、看电视。

之后的几天基本也是在这样放松、毫无章法下度过的。

相信很多家庭都是这幅场景,家长放假在家,吃喝玩乐,孩子也跟着吃喝玩乐。等到家长想起管孩子做作业时,孩子心里还很不平衡,抗衡着不去做。

家长没有自制力,失去规划,一家人变松散,自然会造成孩子不在状态的局面。

彻底放松后的结果

家长和孩子彻底放松后,不论对孩子还是孩子,都是有害而无利的。家长们纷纷说起了自己的难,孩子有了假期综合症,自己秒变河东狮吼。

孩子“患上”开学焦虑症孩子孩子开学后不想上学,希望再给自己放一天假,即使去上学第一天也不在状态,甚至开始闹脾气。

从上世纪60年代起,英国心理学家就在研究这些现象,而他们调查的大量案例表明“开学焦虑症”的确存在。

美国的心理学家在近年来问卷调查中也发现,大部分孩子都会或多或少地在假期末尾感到紧张和焦虑。

这其中5%到28%的人反应得比较严重,他们会有不同程度的拒绝合作、闷闷不乐、乱发脾气、损坏器具或失眠等症状。有的低年级孩子还会出现语言障碍或行为退步,比如含手指、爱哭等。

原因就是在假期过度放松,打乱了作息习惯,破坏了养成的好习惯。面对开学后规律的作息,无法适应。曾经的好习惯也消失了,三两天无法建立。

有人会说才几天的功夫,有那么严重吗?其实真有,有句话叫“学坏容易学好难”,我们坚持一件事需要日积月累,但放弃只需要一刻间。

家长秒变河东狮吼开学第一天,我去喊女儿起床,结果硬是赖床不起。好不容易,哄着她坐起来穿衣服,刚给她套上粉红色的公主裙,女儿却哭哭唧唧往下扯,嘴里还嘟囔“我不要穿这个。”

让她自己决定穿什么,足足选了十分钟,眼看时间赶不及了,我冲着女儿就大喊“快点,随便穿一件就可以了嘛。你再这样,妈妈不管你了。“

这一吼不仅没加快节奏,女儿哭的更厉害了,干脆坐着哭起来。

······

紧赶慢赶,送完女儿上学,上班还是迟到了。好不容易一天熬完了,看到老师在群里说周四要给孩子做一个测试。

测试结果出来,没有出乎意料,女儿考的一塌糊涂。但也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再次对着女儿吼起来:看看你这成绩,开学一个月都干嘛去了。

家里河东狮吼的场面一天天上演着,持续了好多天。

面对假期和压力,究竟要怎样做才合适呢?

一般人们认为假期就该好好休息,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方式,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意识、睡眠与大脑》说:平时工作日的睡眠缺失是一个不可逆的伤害过程,假期的过度补觉并不会真正起到“补觉”的作用。

心理生理学家谢切诺夫做过一个实验,为了消除右手的疲劳,他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让两只手静止休息,另一种是在右手静止的同时,又让左手适当活动,然后在疲劳测量器上对右手的握力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左手活动的情况下,右手的疲劳消除得更快,这证明变换人的活动内容确实是积极的休息方式。

所以,假期的放松不是通过静止就可以恢复体能,而是应该有节奏地进行。

假期就可松懈?搞定正确的思维方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这是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在《思维方式》一书中,提出的一个公式。在他看来,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甚至比拥有智商、体魄等其他能力更为重要。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假期,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才不会在假期结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假期来临,脑子里出现一个声音,”假期就要了,终于可以好好休息放松了。我要疯玩疯睡。“假期真就这样了,导致的结果就是节后上班上学没精神,心也在外飘着。

要想改变这种状态,除了断掉行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接受自己的想法,并且知道自己正在准备放松。

当你在放松疯玩时,大脑该提醒自己:啊,我放松警惕了,我该收敛点,不能太放松了,该规律作息。

通过一次次的尝试和失败,让“停止彻底放松,保持规律作息”这个思维成为你的肌肉式记忆就好。

当家长把这个思维成为习惯,孩子自然也会学起来,形成自己的习惯。

假期可以放松但要保持规律假期可以放松,但不能破坏原本的规律。

《孩子:挑战》中说,规律对孩子来说,就像房子的墙,赋予生活的界限和范围。如果假期过度放任,没有规律,孩子就会有这样的印象:学校和工作让人不愉快,从学校和工作中解脱出来才是自由。

所以,假期也要有假期规律,规定睡觉和起床的时间,可以比上学时间宽松些,但也要有规划,要求孩子按照新的规划执行。

假期也要保持规律进餐,规律作息,玩的时间也要有所控制,不能毫无节制。

很多家长觉得好不容易遇到国庆假期大人和孩子都休息,可以带孩子外出。外出当然没错,但要合理安排,不要让游玩占据太多学习时间,劳逸结合。

假期可以进行新鲜的项目,进行有计划的学习心理学家谢切诺夫的实验,交替更换用脑的内容,可以减缓大脑的疲劳,所以要让孩子进行一些新鲜的项目得到放松。

今年的国庆假期就有很多新鲜项目可以让孩子体验,比如,观看中国70周年阅兵仪式,观看爱国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这三部电影都是让孩子了解历史的好素材。其它活动就更多了,只要是有意义的活动,都可以让孩子不仅缓解大脑的疲劳,还能体会到不同的感受。

美国心理学协会关于“假期”的系列研究证明,许多人在假期中都会受到“假期压力”的影响。在“假期压力”中,“预期管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所以假期也不能放松学习,将所有的学习任务合理安排到每一日,然后每一天有计划地按着节奏走。这样就不会觉得累,大脑得到了一定的休息,学习也没落下。

国庆假期虽然不长,但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要有良好的效果,不论是规律作息还是学习任务,需要父母有策略的指导。

如果您能思维到行动,将以上三个方法落到实处,那么,我相信孩子的”假期综合症“就会消失,家长也不再焦虑和担心。

1
查看完整版本: 面对假期和压力,家长该如何应对心理学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