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社会,帮心智障碍者实现“人生突围”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陈都记者金慧)“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4月23日是第24个世界读书日,在长沙市天心区友谊社区,一群“大孩子”正在明亮的教室里跟随老师一起朗颂《三字经》,阅读古典名著。
这群“孩子”来自长沙市爱弥尔残障人士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爱弥尔中心”),这家致力于提供残障人士托养服务、康乐活动、就业支持服务的社会组织,目前正承接年长沙市民*局“三社联动”项目,为30余位心智障碍者提供日间照料与社会融合服务。
“只有让心智障碍患者走到社会中去,才能够让他们真正被社会所接纳。”爱弥尔中心社工李碧连介绍,绝大部分心智障碍者是待在家中或集中式的托养中心,社会交往能力下降,过着封闭的生活。
为此,爱弥尔中心在提供基础照料和训练的基础上,更着眼于倡导社会融合理念,带领他们深入感受校园、企业的生活环境。同时,建立残障自组织,由社工协助自组织开展活动并规划自主生活,以此锻炼服务对象的自我决策、自主管理能力,激发服务对象的自我管理积极性,减轻家庭的照护压力。
小章(化名)是一名精神障碍二级患者,他在刚来到爱弥尔中心时从不与他人交流,不会使用交通工具,对于金钱的管理毫无概念,连基本的自我生活照料还需要父母支持。在经过3个月的课程培训后,小章已经掌握了独立出行、简单烹饪、打扫卫生甚至使用智能手机等一系列生活技能,在参与自组织班长评选的时候,他还当上了班长。这对于他来说,不啻于一次人生的“突围”。
这样的案例在爱弥儿还有很多。“爱弥尔”之名,来自法国思想家卢梭的著作《爱弥尔》,他在书中主张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爱弥尔中心也始终在秉承着这种理念,为一个个心智障碍者的“突围”而奋斗。自机构年成立之初,已帮助余名心智障碍患者适应社会环境,实现独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