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型人格障碍也称情绪不稳定人格障碍
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特征
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的行为方式五花八门,很难察觉或辨别。有些人只是在痛苦和绝望中默默活着;有些人则是四处寻衅吵架斗殴(尤其跟他们的配偶,其配偶往往会承受其言语甚至暴力的折磨);有些人或英俊或妖娆却苛求无度,最终被人厌弃…属于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类型还有很多。
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此类人格的共同特征就是其情绪起伏过大。正常人也会有情绪化的时候,有时也会烦躁、易怒、焦虑;但这种人情绪化的程度太高。他们也许会连续几天、几周,甚至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都很正常,但随着时间的前行,他们应对周围世界的“基本模式”—情绪不稳定和反复无常就会显露出来。
如果他们独自在深山老林里生活,那也就罢了;但生活在现代社会里,他们必定会影响到周围的人:父母、兄弟姐妹、恋人、配偶、孩子、同事…摩擦也由此而来。这种反复无常的性格会给他人带来情感、心理甚至身体上的伤害。人在青少年时期往往会出现情绪化和冒险行为,但在成年之后这些现象就逐渐消失了。而在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身上,这种情况仍然留存,因此,他们的人际关系一定会受到损害。
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心里明白,他们以往的痛苦经历也许就是现在情绪不稳定的成因,但他们似乎无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甚至连心理治疗师都很难应对:你尽最大努力想帮助他们,却总是前功尽弃。跟这种人相处就像是在坐过山车一样:前一秒钟你还是他们心中的英雄,但后一秒钟就变成了他们鞋底上粘着的口香糖。很多被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伤害过的人都对我说,每次他们的感觉都是既诧异又绝望,心中还在纳闷:“这又是为了什么啊?”“有必要这个样子吗?”“以后还会这样吗?”…
如果身为父母的人属于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那么他们的孩子很小就能学会时刻去判断他们的情绪,而“他今天心情怎么样?”也成了家人每天必对的暗号。那么小的年纪每天都过得战战兢兢,因为他们知道,每天早晨醒来,卧室门外走动的或者是个和蔼的天使,或者是个满腔怒火的魔*…一想到这种情形,我就觉得分外悲伤。我们常常听说,或在媒体上看到有孩子希望父母离婚(有些的确促成了此事),有的孩子尚未到18岁就申请脱离父母监管,这往往都是因为他们对父母的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这种极端的措施是他们仅剩的、能保护自己的心理不受摧残的方法,他们已经受够了。
在工作中,如果老板属于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话,那么大家就都会蹑手蹑脚地行动,像小孩子一样窃窃私语:“今天老板的心情好吗?还是跟昨天一样乱发脾气、乱扔东西吗?”大家或者躲到洗手间里,或者请病假,设法避免跟这种人打交道。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对公司(机构、单位)或者事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这种人在工作中也越来越不受人待见,有些地方甚至渐渐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来“隔离”他们。这条规定被称作“萨顿规则”,是指在工作中建立一个“讨厌*禁入区”,避免与他们接触。(出自罗伯特·I.萨顿所著《萨顿规则——建立一个文明的工作场合及在非文明的工作场合中的生存之道》第页)萨顿的这本书登上了《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的畅销书榜。在书中萨顿指出,在工作中这种人害大于益、弊大于利,所以最好趁其尚未造成伤害的时候就摆脱掉他们。
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恋情就像是一根绷紧的弦,随时可能断掉。跟这种恋人相处,很可能是刚刚跟他大吵一架,接着就在其主动之下体验一次“和好性爱”。他们可以从“你死我活般的争吵”瞬间过渡到“干柴烈火般的性爱”,其转变速度令人震惊。对他们来说,这是很寻常的事但对其他人来说,这种蹦极式的情绪起伏很难适应,并且,先前经受的言语攻击越是尖刻恶*,他们此刻愿与其亲昵接触的欲望就越低,如此一来,他们的关系注定无法长久。
极度敏感
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往往不能容忍他人的指责,对真实的和臆测到的侮辱尤其敏感,一旦感觉受到冒犯,就会立刻“开火”。又因为他们太容易感受到“伤害”,所以常常毫无根据就立刻翻脸不认人,或动辄指责他人背信弃义。有位大学生曾跟我说起这样一件事:她妈妈好几个月时间没给她三个姐妹好脸色,只是因为她们仨一起去看电影而没有叫上她。她指责她们仨要“密谋”孤立她,并利用看电影的机会在背后说她坏话。这是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基本“套路”,根据其情绪的起伏状况,他们会在“国王”(想要得到所有人的拥戴)和“全民公敌”(“谁都不愿意跟我玩”“大家都跟我作对”)之间不断转换“角色”
她们姐妹三人费尽气力跟妈妈解释,说她们真的没有别的意思,让她不要多想;但没有用,她还是一肚子闷气,连续几周都像受了伤害一样,不跟她们姐妹仨说话。这是常有的事了:从她记事起,她妈妈就对真实或“莫须有”的伤害极度敏感。而这正是麻烦的根源:极度敏感是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默认设置”,是操纵摆布他人的动机,是惹人讨厌憎恶的原因,是他人情感的粉碎机。
还有更糟的—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都是超级“伤害收藏家”。不论是轻视还是怠慢,不论是疏忽还是失礼,他们都细心留意、精心收集,以待将来把这些旧事化成利箭,出而伤人。抖搂陈芝麻烂谷子是他们的特长,甚至几十年前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反复提起来。你做过的事,你忘做的事,你说过的话……不管是什么,不管有没有道理,反正是伤害到他们了。并且,因为他们的心灵太“脆弱”,又毫不容忍他人的过错,所以,其批斗檄文就尤其拖沓冗长、鸡零狗碎。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著名犯罪学家伦纳德·特利托博士对他们的描述极其贴切,他说:“这种人把自己当成受害者,总在寻觅‘债主’。”
苛求无度,没有分寸
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可不仅仅是“难伺候”那么简单。这种人就跟小孩子一样,总觉得自己很特殊。他们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