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的大学心愿。
又到了一年一度迎新季。
有一些大一新生却一时不适应新环境。医学心理科医生介绍,大一新生适应障碍多发生于入校后1-3个月内,以情绪异常和行为异常为主。情绪异常包括忧虑、烦恼、抑郁、焦虑、害怕等情感症状,行为异常包括退缩、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等,还可能出现生理功能障碍,如睡眠不好、食欲不振、头痛、腹部不适、胸闷、心慌等。一旦出现这类问题,大一新生应及时与老师、家长沟通,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适应障碍症表现在三方面
大一新生的不适应首先是在人际关系上。
福建工程学院级名新生的网络问卷调查显示,56.3%的大学新生对大学的人际关系感到“不适应”或者“非常不适应”,而感到“非常适应”的仅占到全部样本的15.5%。
大学新生对人际关系的不适应主要集中在与舍友和同学的矛盾、难以融入集体、找不到知心的朋友、感觉与老师的关系较为疏远等。还有部分大学新生面临着恋爱问题的困惑,渴望与异性交往,缺乏妥善处理与异性之间关系的能力,陷入焦虑,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很多学生在长达十多年的基础教育阶段,重心基本都放在学习上,接触的人基本是家人和老师、同学,缺乏与各种类型的人打交道的能力。大学新生有许多是独生子女,个性鲜明且自我意识强烈,集体意识和对他人的理解包容能力较差,容易因为一些琐事与舍友、同学等周围的人起冲突。在与师长的关系上,已经习惯了中小学阶段有父母、老师督促的模式,而大学里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上的问题,都需要学生自己与任课教师、辅导员进行沟通,一些学生对这一转变一时感到无所适从,难以习惯。而在与异性相处上,由于大部分大学新生在上大学前学业压力大,与异性交流的机会相对较少,来到大学这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面对较多的与异性交流的机会或者不期而至的爱情,感到迷茫困惑,不知道如何处理,由此产生对大学人际关系的不适应感。
大一新生对大学学习的不适应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不适应”和“非常不适应”的学生,二者合计54.2%。在对大学学习不适应的原因调查中,47.7%的学生表示“教师上课讲得快,信息量大,难以跟上教学节奏”,名列所有原因的第一位;而“课程难度大、课程多”占29.8%,位列大学新生对大学学习不适应原因的第二位;另有16.1%的学生选择了“得不到老师及时的辅导,有不懂的问题难以解决”;甚至有8.3%的学生选择了“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道上大学后学习为了什么”。大学新生对大学学习的不适应集中表现在对大学教学方式的不适应、自身学习方式不能适应大学学习的要求、学习目标迷失三个问题上。
调查显示,对大学生活感到“不适应”和“非常不适应”的占到了44.9%。
不适应主要集中在饮食习惯不适应、水土不服、语言沟通存在一定障碍;还有部分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表现为缺乏基本的理财能力,开支无计划,还未到月底就出现“月光”的情况;另外也有学生缺乏时间管理的经验,无法在丰富多彩的大学课余活动与较为繁重的学业压力中取得平衡,生活变得毫无条理。这些典型的不适应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认同感的建立,使许多大学生入学不久就产生较为严重的思乡及焦虑情绪,而这种情绪往往缺乏应有的疏导,使部分大学新生的生活陷入了一种不良循环。
新生入学教育满意率仅4成
新生入学的第一年被认为是大学教育的奠基年。研究者发现,成功的大学生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一年的学习经历。第一年的适应不良可能导致新生学习兴趣淡漠、学习参与度降低、学习成绩不佳、人际关系出现障碍、精神和健康状态不良,甚至中断学业。不少学生克服重重困难进入大学校门,却因为不适应高校生活而终结了自己的大学梦。
国内相关机构的一项大学新生调查发现,仅有40%的人对学校的入学教育表示满意。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的一份名为“探索解决高校新生适应问题的有效途径——高校新生适应性调查”研究项目指出,我国自动退学学生比例近3%。武汉一所“工程”高校的招生就业办公室人士表示,自动退学有两种情况:一是发了录取通知书,学生没来学校报到。一般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同时收到境外高校录取通知书,或者高考分数很低随便填报的志愿。二是在校期间学生自动退学,可能是出国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大家通常所说的自动退学,应该指的是到校报到之后再退学的情况。
上海一所高校有关负责人介绍,学校每年实际录取人数约人,但能坚持到4年后毕业的一般为人左右,另外余人基本都是中途退学的。他们中有的出国留学,有的不适应大学生活,有的学习有困难,还有的则是对专业不满意、选择退学明年再考等,情况不一。
麦可思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指出,美国高校学生辍学的情况屡见不鲜,尤其是入学后的前6周。在两年制的社区学院中这种情况更严重。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新生入校后对学校或专业不适应,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或者面临经济状况和人际关系的压力。
适应性教育高校重要课题
美国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一年级的教育,许多高校都有专门为新生制定的辅导计划、研讨课以及定向课等课程,设有专为大学新生提供服务和支持的机构,公开发行关于大学新生生活的杂志(如《大学一年级的经历》),还有专门的网站为教育管理者和大学新生提供信息交流和支持,为大学新生提供生活建议和学习规划。
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不足。因此,需要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将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当作一个重要课题开展,将大学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向新生进行系统分析,对其进行应对方法和经验的传授,提醒新生有针对性地锻炼,提高自己适应大学生活的能力;同时,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新生遇到的不同适应性问题,通过个别谈心,深入了解问题的根源,寻找最恰当的解决方式;再次,要注重大学适应性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利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