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障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从真实案例来了解老年人适应性障碍
TUhjnbcbe - 2022/8/15 18:56:00
白癜风用仪器治疗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202/6039424.html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其中,由此带来的医学问题更是不可避免,以前不曾重视的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老年心理障碍常见的有情绪障碍、失眠、适应障碍和认知障碍等等。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老年人适应障碍的真实案例。

故事的主角是我在北方读大学时教专业英语的老师张教授。

她女儿在海南工作,去年外孙女诞生后,应女儿的请求,张教授老两口决定去海口生活一段时间,主要是去帮女儿带带孩子,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也好好欣赏一下温暖美丽的南国风光,给自己的晚年生活增加一些亮色。

但张教授两口子到了海口之后才发现跟想象得不一样,一个又一个的不适应相继发生。第一个不适应就是失眠,然后更不适应的还有气候、还有带孩子做不完的家务和劳累。在海口市不到一周的时间,张教授感觉自己简直就是在煎熬,身心疲惫,很难再坚持下去了。

从熟悉的环境来到崭新的陌生环境,对有些老年人来说可能是一个大的问题,如果适应不良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老年人的适应性障碍。

一、什么叫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是指个体对某些应激性生活事件不能适应而产生的超出常态的反应性情绪障碍或适应不良行为,导致社会功能的损害,但它的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6个月,并随着应激性事件的消除或个体适应能力的改善而恢复。适应性障碍的发生有两个条件:

1、应激源:应激源可以是单一的或多重的,可以是突然降临的或逐渐产生的;老年人最常见的应激源是退休,社会地位的变迁、生活环境的改变及丧失亲人等。

2、个体的适应能力不足:在面对这些需要适应的应激性事件,多数人能很好适应而不发生适应性障碍,因此适应性障碍的发生还与个体的适应能力有关。适应能力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应对应激的方式、过去经历和克服类似处境的经验和技巧,获取社会支持的能力及个体的生理状态等因素。

也就是说,只有在应激源较强而个体适应能力较弱时,才可能发生适应性障碍。这也是适应性障碍能够成为老年人常见心理障碍的原因。

二、适应障碍有哪些临床表现

适应性障碍的表现形式呈现多样性,但主要以情绪障碍为主,如抑郁、焦虑,也可以表现为适应不良的品行障碍,这与年龄有某些关系。表现在处理事情感到无能为力,为生活中的变动而担惊受怕,在家怕一个人独处,甚至惶惶不可终日。有的老年人还出现适应不良的行为,如工作能力受到影响,原来熟练的生活操持变得困难,不愿参与社会交际。甚至出现生理功能紊乱,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睡眠障碍等。一般所谓的“空巢综合征”,“退休综合征”等,实际上是适应障碍的表现形式之一。

三、适应障碍及其诊疗要点:适应障碍诊断包括了症状标准、严重标准、时间标准和排除标准。

1、症状标准,适应障碍有明显的应激源作诱因,它以忧虑、烦恼、抑郁、焦虑、害怕为情感症状为主,适应不了的这种心理障碍,比如退缩、生活不规律、不注意卫生或者是生理功能障碍,睡眠不好、食欲不振,存在情感精神障碍、神经症应激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品行障碍的各种症状,但是不符合这些症状的诊断标准。

3、严重标准,适应性障碍造成了他的社会和家庭功能的受损。

4、时间标准,这种精神障碍开始在心理社会刺激发生后的一个月以内,符合这个时间至少是一个月,应激因素消除以后,症状一般不会超过六个月。

5、排除标准,诊断适应性障碍要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或者其他应激障碍、神经症、躯体形式障碍以及品行障碍等等其他的疾病。

四、适应障碍的治疗

1、消除应激源:一些症状较轻的适应障碍患者在改变环境或消除应激源后精神症状可逐渐消失。因此,应尽可能减少或消除应激源。

2、对症治疗:

(1)心理治疗:这是适应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可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认知疗法,也可用精神疏泄疗法等,必要时定期心理咨询。

(2)药物治疗:对适应障碍的病人药物治疗不必作为首选的方法,但对情绪异常较明显的患者为加快症状的缓解,可根据具体病情酌情选用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对焦虑、恐惧不安者,可使用抗焦虑药;对抑郁症状突出者可选用抗抑郁药;对有妄想幻觉兴奋激动者或出现冲动行为、威胁到自身或他人安危时,可给予短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以低剂量、短疗程为宜,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心理治疗应继续进行,特别是对那些恢复较慢的老年患者更为有益。

据了解,在精神科门诊患者中有5%~20%的患者诊断为适应障碍。在老年人的群体中,或许有更高的比例经历过心理应激源,本病的患病率也明显增加。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年)》提出,“十四五”时期,实施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以提升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为重点,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能力,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真实案例来了解老年人适应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