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前,翘首以盼,度日如年,恨不得分秒必争,把时间的指针拨快,恨不得一步到来。
国庆期间,绵延7天,又是阅兵,又是游玩,全家动员,玩得不亦乐乎,可是时光总是在快乐的时候,加速流逝,眨眼之间,国庆节假已经远去,只留下放松的心情,难以紧张起来。可最让年轻父母们百爪挠心的,是孩子们的学习迟迟不能进入状态。
我们的教育总是围绕高考转,从幼儿园入学,到十几年后的高考,父母们操的心,受的罪,一点也不比孩子们少,甚至还要更多。学区房、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一步步环环相扣,一步都不能落下,就连过了一个国庆,总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被那些又聪明又努力的孩子甩得好远好远。
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们应该如何处理,如何管理好孩子们的学习呢?
什么是假期综合症?
我们所谓的“假期综合症”,其实就是指放长假之后,身心疲惫,迟迟无法进入工作和学习状态。身体的不适应,表现在早上不愿准时起床,上班时情绪不够饱和,总是提不起精神,并且伴随而来的,是情绪不稳定,易怒易躁易冲动,容易变得较真,很容易较真,因为鸡毛蒜皮,而弄的老大不痛快。
什么时候容易发生假期综合症?
对于学生而言,容易发生假期综合症的,是在一个月的寒假和两个月的暑假之后,尤其是在开学之后的第一次摸底考试时,很容易出现较大的成绩浮动。主要原因是假期的过于放松,节律性学习状态的改变,无论身心,总会有一个与当下环境的适应期。
国庆之后,为什么假期综合症如此的明显?
年年盼国庆,今年更不同。今年是建国70周年,有着建国史上最宏伟的国庆大阅兵,这盛世如你所愿,如我们所愿。在绵延了一个上午的阅兵之后,是我们个人连续7天的自嗨自乐。不出门的,在家里打游戏,战通宵;出门的,来了个五日游或者七日游,无论是在内还是在外,生活节奏完全被打乱。到了假期结束之后,心神俱疲,久久找不回状态。
国庆假期综合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在国庆假期这种长假之后,我们的疲劳困乏,浑身难受,还有情绪上的焦虑低落,反感不顺心,厌人烦物,都是生理和心理上的适应性障碍。也就是生理上的作息需要调整,情绪上的心理状态需要平衡。
这种适应障碍,其实就是生活节律的变化而引起的。其中,由于睡眠的减少,工作量的增加,引起生理上的不适,而生理上的不适,又引发了心理上的不舒服。此时,我们需要时间去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心理能量来适配周围的环境。
我们怎么预防假期综合症?怎么让孩子的学习,不受假期综合症影响呢?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也能明白,正是前后的节律变化,导致了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难受,从而让我们自己在工作上难以进入状态,让孩子在学习上难以集中精力。首先,我们要明白,假期综合症的起因,是内外环境的变化。为了孩子考虑,国庆这样的国假期间,适合一定的放松,不适合彻底的放纵,这个度要进行自我管理。
尤其是喜欢旅行的,此时需要克制一下,不要放了七天假,结果就是在外面玩了七天,只是在结束的前一天才从旅游地点赶回来,那这样对于身体的消耗太大,在工作和学习之前,身体也无法得到放松和缓冲的机会。
结束语:如果因为一个国庆假期,就搅乱了孩子的学习,那确实太不值得。作为父母,也需要克制自己的旅游冲动,不能带着孩子疯玩,而应该量力而行,不要过于透支身体,不要过于透支精力,让孩子每天进行一定的学习,而不是在玩闹中,浪费了宝贵的七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