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包括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药物的出现给心境障碍的治疗带来了十分乐观的前景。药物治疗不但为患者解除了痛苦,有效地防止自杀这一悲剧事件的发生,同时也明显减少了由于心境障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沉重的负担,使患者重返社会。
抑郁障碍的治疗01治疗目标抑郁障碍的治疗要达到三个目标:
①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关键在于尽早消除临床症状。
②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
③预防复发。
抑郁为高复发疾病(50%)。药物虽非病因治疗,却可通过减少发作和降低基因计划的生化改变而减少复发,尤其是对既往有发作史、家族史、女性、产后、慢性躯体疾病、生活负担重、精神压力大、缺乏社会支持和物质依赖的高危人群。
02治疗原则抗抑郁药是当前治疗各种抑郁障碍的主要药物,能有效解除抑郁心境及伴随的焦虑、紧张和躯体症状,有效率60%~80%。抗抑郁药的治疗原则是:
①全面考虑患者症状特点、年龄、躯体状况、药物的耐受性、有无并发症,因人而异的个体化合理用药。
②剂量逐步递增,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剂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少,以提高服药依从性。停药时应逐渐减量,不要骤停,避免出现撤药综合征。
③小剂量疗效不佳时,根据不良反应和耐受情况,增至足量(有效药物上限)和足够长的疗程(4~6周)。
④如仍无效,可考虑换药,换用同类另一种药物或作用机制不同的另一类药。应注意氟西汀需停药5周才能换用单胺氧化酶抑制药(MAOIs),其他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SSRIs)需2周;MAOIs停用2周后才能换用SSRIs。
⑤尽可能单一用药,足量、足疗程治疗。当换药治疗无效时,可考虑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抑郁药联合使用。一般不主张联用两种以上的抗抑郁药。
⑥治疗前向患者及家人阐明药物性质、作用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对策,争取他们的主动配合,能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⑦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⑧抗抑郁药治疗过程中应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