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障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疫情反弹出现ldquo适应障碍rd
TUhjnbcbe - 2021/11/29 22:00:00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688851.html

坚持防疫

健康出行

防护措施

面对反复的疫情,如何做好自身心理调试

当前,虽然我国新冠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但是国际方面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我们要随时警惕疫情反复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注意疫情后期的心理防护和建设。

一般来讲,疫情发生的速度快,波及广,危害严重,对人们来说,都是一种危机。这样的危机下,除了引发躯体疾病之外,一些人可能出现一些常态反应:可能会紧张、担心、手足无措。当认识的人被确诊,会忍不住难过、想哭……常态反应是大多数人都会产生的正常的反应,一段时间后这种情绪会逐渐平静。还有一些人可能会出现应激反应:出现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头晕、心慌、胸闷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持续几天,他们其实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并不是器官产生了实质性病变,产生这种反应的人群需要及时表达自己的情绪,需要有人陪伴、倾听、理解自己的情绪,在情绪充分释放后就会恢复正常。但是如果周围的紧急情况继续发生,则会使人产生心理危机:出现严重的心理偏移,甚至出现精神症状。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人,可能会产生无比强烈的悲伤感、沮丧感、无力感、绝望感,有些人会反复洗手,不停胡思乱想,有些人可能会产生自杀的念头甚至开始尝试,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和学习,出现这类症状的人群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进行疏导和排解问题。

那么,面对心理危机,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心理建设呢?

一、了解焦虑等情绪和行为产生的原因

疫情的出现会使我们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这些情绪一般是由行动受阻、人际交往受限、对于受限时间的迷茫以及对于疫情本身特征的恐惧等引起的。找到了负面情绪的原因,我们就能很好地进行心理重建。

二、重新建立内心秩序,重启内心主动性

外在的世界我们无法控制,内在秩序却是我们可以慢慢恢复的。只有内在有序,才不会惊慌无措。我对我的生活是有掌控权的,即使是有限的空间、有限的选择,我们也还是有选择的。在遵守国家和地区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有计划地做出:每天的生活日程如何安排?如何安排学习时间?不能出去旅游,如何让自己一饱眼福?与朋友相聚,如何提醒别人并做好自身安全……当我们对这些都能够提前计划、有所预见,我们的生活就会是充实而有生机的。

疫情的发展,每一天都不一样。每个人都生活在大量的信息和大量的变化当中。“固步自封”或许是最好的防疫方式。“以不变应万变”是疫情当中增强自身内心力量、加强自我心理建设的钥匙。在做好自我心理保护工作的同时,适当学习一些心理知识,懂得自我心理建设的基本方法,借此确保我们不但身体不中招,而且心理也不中招。

对于每天不断更新的数字和新增确诊人数,以及网络上大批量的新信息涌入我们的视野,您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您的情绪是否会受到影响呢?例如觉得烦躁、焦虑,抑或是担心害怕?您的是否会受到情绪的波动而做出一些行为?例如增加查看新闻热点消息的次数,与朋友关于疫情的交流互动,抑或是发脾气、摔东西发泄自己的烦闷?

上述的这些情绪和行为都是我们在面临疫情反复时随之出现的。那么随着疫情持续时间的延长,您是否出现了一些适应障碍呢?如果出现了,我们要如何做好自我的心理调控呢?今天李医生和大家一同来说说这个我们现阶段如何也绕不过去的话题。

什么是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是指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所产生的短期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常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等。

老年人多会伴有躯体症状,如身体不适(其中包括心动过速、头晕头痛、四肢无力等表现),成年人多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症状,青少年以品行障碍为常见(表现为攻击或敌视社会等行为),儿童则会表现出很多退化现象,诸如尿床、说幼稚的话,吸吮自己手指等行为。

出现适应障碍的病因是应激源,这个应激源可以是多个也可以是单个,对于我们现在的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世界而言,新冠病*是我们共同经历的一个应激源,这个应激源在年末、年初时对我们来讲是一个急性应激源,那时候我们以举国之力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但是我们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居家隔离期,规模之大,时间之久是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一次。

当我们回忆这段时间的隔离生活时,您是否存在短时间的焦虑不安、烦躁、抑郁心境、胆小害怕、注意力难以集中、惶恐不知所措特别容易发脾气等适应障碍的表现呢?我想大家多多少少都会有这样的体验。

并且疫情常态化的管理和反复出现的零星病例让我们稍微放松下来的心绪有一次绷紧了,这不得不称得上是我们这个时代人的“慢性应激源”。那么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成了当前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能够正常健康生活的首要条件。

第一、认知重建(认知调整)

当我们长期处于慢性应激当中时,我们的认知很容易出现偏差。例如认为疾病无法战胜,悲观失望,每日唉声叹气,生活在灰暗的调子里面,看不到事情积极的方面,只是一味的杞人忧天。

抑或是像美国某些*客或是民众一样,为了追求所谓的“民主”、“自由”,在公共场所拒绝佩戴口罩,甚至有过激者摘掉她人口罩或是殴打驱逐戴口罩的人。或是在疫情肆虐期间不顾警告,大规模迁徙旅行。当然,他们也为了自己追求的所谓“自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作为局外人的我们会因为大洋彼岸每天成倍增加的死亡人数而扼腕叹息,同时也对于他们“疯狂”的行为感到不解。其实这就是错误的认知导致了错误的情绪和行为。

而此时此刻重建或是及时调整我们的错误认知是非常必要的,当我们改变了错误的思维及对于事情的错误考虑,进而便可以改变由于思维继发的情绪和行为。一些亲身经历或是感染新冠病*的人认识到戴口罩、勤通风、注意手卫生等行为的重要性并开始纳入到正常生活中且从中获益的人便是认知重建的最好实例。

第二,从行为入手,改变固有模式。

这里以萨因和理查森的焦虑控制训练为例。因为我们会时不时的感受到焦虑,那么我们便在下一次焦虑来临之前学会控制焦虑的方法,反复的操作训练和现实应用使我们在下一次焦虑来临时能够游刃有余而不是被情绪左右,出现不当行为。

控制焦虑的方法有很多,如放松训练,正念禅修等,都可以将您从焦虑情绪中解脱出来,当您找到适合自己的克服焦虑的行为方式后,行为又可以作用于认知,让您在面对同一事件时不再出现焦虑情绪或是减轻焦虑情绪的程度。

第三,纠正错误认知,训练正确应对行为。

这一点便是前两点的结合,即改变错误的认知方式,训练正确的应对行为。

再次遭遇应激事件时不仅我们的头脑中要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同时我们的行为也产生了因反复训练而产出的“肌肉记忆”。这样认知纠正错误行为,同时正确行为也不断调整错误认知,使得再次经历应激事件时,我们能够有更加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不会被情绪所左右。

新冠疫情的肆虐是我们这个时代整个人类的浩劫,极端利己主义不仅无法拯救自己还会导致加速灭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在大灾大疫面前显得尤为重要,世界的整体性不能够继续割裂来看。

作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中国人我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因为有了强大的祖国,我们才能在瘟疫肆虐的今天仍旧岁月静好,我们的老人孩子们仍旧可以平安健康的生活,我们青年一代仍旧可以砥砺前行、追求梦想。虽然疫情在前,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都紧紧的贴在一起,更加有凝聚力,更加有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排版编辑:章雯浦诗琪审核校验:刘胜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疫情反弹出现ldquo适应障碍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