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2.轻度中暑:除以上症状外,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呈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经休息后可恢复正常。
3.重度中暑:常伴有昏厥、昏迷、痉挛或高热。一般分为以下四类型,常混合出现。
(1)中暑高热:多见于老年人或原有慢性疾病患者。起病有先兆中暑表现,以后皮肤发热干燥,汗闭,呼吸浅速,体温40度以上,心率快。继定向力障碍后迅速出现昏迷或抽搐。严重者造成多脏器功能损害,如高体温持续数小时,存活者可有永久性脑损害。
(2)中暑痉挛:多见于健康青壮年,能适应高温者。因高温环境出汗较多饮入多量无盐溶液,使体内氯化钠缺乏,引起的四肢阵发性强直性痉挛;多见于下肢腓肠肌,明显时伴有肌肉痉挛,腹绞痛,一般体温正常。
(3)中暑衰竭:多见于老年人及未能适应高温者,因大量出汗,外周血管扩张,使血容量不足,引起周围循环衰竭,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头晕、头痛、多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昏厥、神志不清、腋温低、肛温在38.5度左右。
(4)热(日)射病:因烈日或强烈辐射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脑组织充血或水肿,出现剧烈头痛、头昏、眼花、耳鸣、剧烈呕吐、烦躁不安、意识障碍,严重者发生昏迷、惊厥。体温正常或稍高。
中暑的急救措施
如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劳动和生活时出现体温升高、头晕、头痛、肌肉痉挛、皮肤干燥、恶心等,排除其它疾病后可考虑为中暑。
治疗的首要目标是快速降温。
1.将患者扶到阴凉处或有空调、风扇的空间躺下。
2.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口服凉盐水或清凉含盐饮料。
3.用湿毛巾、冰袋、冰块、风扇降温,冰袋或冰块可用薄毛巾包好放置在患者颈部两侧、大腿根或腋下,这些地方血管丰富,降温效果好。
4.如情况严重,医院。
中暑的预防
1.在膳食调养中,应以多维、清淡为主,可多食苦瓜、西红柿、*瓜、莴苣、莲子等富含维生素清凉食品。
2.多喝水,要少量多次饮用,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喝水;衣着要宽松、吸水,如棉质衣服。
3.预防室内中暑需保持室内通风,如自然风达不到降温降湿效果,必要时应当使用空调等辅助设施,保证室温在26℃~28℃,老年人应当破除对空调的恐惧。对一些失能或精神障碍老人,家人应多关心下他们居住环境,保持环境卫生整洁、通风,温度适宜。
4.预防室外中暑建议老年人尽量在最热的中、下午避免外出,户外活动要尽量选择在阴凉处进行;老年人外出最好要有家人陪伴,备好防晒装置和一些急救防暑药,以备不测。
5.平时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每天中午最好有1~2小时的午睡,家中老人最好有人陪伴。
6.保持良好的心情,情绪稳定、戒躁、戒怒、减少劳累。
焦丽丽
急诊科副主任
诊疗范围:能熟练进行急诊科常见病的诊疗,急危重症患者的插管、除颤及心肺复苏等抢救,过敏性休克、药物中*等患者抢救,慢性病的系统诊治及管理。
医院
服务号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