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载于《科学新闻》
智力障碍/发育迟缓(IntellectualDisability/DevelopmentalDelay,ID/DD)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疾病,指的是各种原因导致的生长发育过程中(18岁以前)出现速度放慢或者顺序异常等的现象。
发育迟缓(DD)通常指的是5岁以下的儿童,是用发育商(DQ)来进行评估,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发育能区显著落后于同龄儿时,就被称为发育迟缓;如果5个能区均处于发育落后的阶段,则称为全面发育迟缓。据文献报道,发育迟缓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3%~5%,因此发育迟缓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
智力障碍(ID)指的是5岁以上儿童的智力功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存在明显障碍,通常用智商(IQ)来进行评估,目前智力障碍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在1%左右。智力障碍不仅给患者造成终生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理性识别智力障碍/发育迟缓的诊断需要借助不同的评估量表。
当儿童DQ<75分,就会被诊断为发育迟缓;而当儿童IQ<70分时,则会被诊断为智力障碍。除了评估分值的判断,认知障碍、适应能力受损、面部多发畸形或其他原发性畸形、体格发育异常、行为异常等都是智力障碍/发育迟缓的临床表现。
对于智力障碍/发育迟缓而言,必须要做到“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即用筛查体系做到早期发现,用病因学诊断流程作出早期诊断,以便能做到早期干预,这样才能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好。
此外,大脑髓鞘的发育程度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临床表现。在人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髓鞘也是在逐渐发育的,髓鞘的发育实际上是与运动正常发育里程碑相辅相成的。新生儿时髓鞘刚刚开始发育,直到2岁时髓鞘已发育到与成人相近,但仍处于持续发育中。人们常说的“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周会走”正是与髓鞘的发育密切相关的,所以在判断发育迟缓时,运动发育的迟缓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当前,临床上诊断的发育迟缓比较广泛,包括单纯智力发育迟缓、单纯运动发育迟缓、单纯语言发育迟缓、单纯心理发育迟缓和单纯体格(生长)发育迟缓等。
那么,究竟如何识别孩子是患智力障碍还是发育迟缓呢?
一般而言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通过医生发现。通常,当孩子出生以后,都会到儿保进行保健,儿保的医生会发现孩子的落后情况,这是最常见的。其次就是儿科医生在诊断孩子其他疾病时也会发现其发育落后的情况。
另一种是家长通过比较进行识别。比如家中有其他孩子,或将孩子与同龄儿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孩子发育落后的情况。
一旦发现孩子存在发育落后的情况,必须通过不同的测试量表进行判断。目前,常用的测试量表有丹佛智力发育筛查法(DDST)、盖泽尔(Gesell)发育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韦氏智力量表以及我国常用的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通过测试量表的详细诊断,可以判断发育落后的具体程度。
高度重视发育评估
有人或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发育评估?
事实上,发育评估是分不同等级的,包括边缘、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不同级别对应不同的教育分类,比如处于边缘水平的孩子,可能只是学习低下,但其社会、生活等方面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处于轻度和中度水平的孩子,则属于可教育、可训练的,这是需要我们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