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松添博士美国华盛顿大学特殊教育博士国际认证行为分析师BCBA大米和小米教研总监
01
你的孩子喜欢和人对着干吗?最近咨询了几个案例,这些孩子本身被诊断或疑似为注意力缺乏和多动症(ADHD),同时他们都有类似的表现——总喜欢跟别人对着干。情景一:妈妈说东他一定要向西走,和小伙伴相处时,如果犯错了,孩子总觉得全是别人的错。例如哥哥走路时不小心被石头绊倒了,顺势向前碰到了弟弟,哥哥会第一时间认为这是弟弟的错,并要求弟弟道歉。情景二:在和别人玩耍时,总喜欢推倒别人的积木,或者他抢别人的玩具还认为是别人的错。在他们的世界里,孩子总觉得自己是对的(甚至即使事后意识到自己错了都会在当时情景下指责别人)。可想而知,他们的朋友关系不会太好,小孩子能原谅您注意力不好,但要原谅您发脾气甚至打人,是非常困难的。情景三:妈妈试图和7岁的孩子解释,假如以后这些是你的同事或下属,您这样老指责别人,跟别人对着干,怎么能成功呢?孩子回答:“大不了炒了他们或者换个工作就好了!”情景四:小孩子老有些“邪恶的念头”,老“搞破坏”,或者情绪很负面。例如在路上看到4个人在走路,妈妈问他看到了什么,孩子会说看到了4个坏人。在幼儿园午睡时会说看到有很多老鼠在天花板爬。妈妈睡觉前,让孩子帮忙关关灯,本来很小一事情,但孩子就躺在床上,说累说辛苦,宁愿哭闹都不愿意干,弄得亲子关系很不愉快。02
喜欢和人对着干可能是一种脑部障碍这种从自己角度出发的对抗性思维,如果发作频率非常高,有可能是叛逆症(Oppositionaldefiantdisorder,ODD)的表现。和自闭症及多动症的情况一样,都是基于脑发育障碍造成的,但目前只能通过行为观察来诊断,并没有根治的特效药。由于这个病常常和注意力缺乏和多动症(ADHD)并发,而ADHD小朋友比普通孩子要高出11倍,所以不知道究竟该把这个病单独列出来,还是应该并到ADHD当中。当然我们并不希望给孩子戴帽子,尤其是孩子本身就是可塑性很强并且在发育过度的阶段。在目前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这样的分类也并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干预治疗。要帮助孩子和青少年改善这种行为,怎么开始都不算早或太晚,关键是我们要意识到这不一定是孩子有意作恶,而是他缺乏情绪管理和同理心的能力。需要强调,这个症也不能把原因单纯归结到家庭的教育不当。但是若果孩子本来在这样的灰色地带,如果加上家里无节制顺从迎合溺爱,孩子的自我意识会越加膨胀。对于普通的孩子,也会有这种“令人头疼的2岁”的成长过渡阶段,这种叛逆心态,本质上是自我需求和理解他人并遵守规则的冲突。他们的思维惯性停留在自我为中心的基础阶段,当环境希望他能跳出自己的世界,体会别人的感受时,他没能力适应这种新要求。有些人因为跃不过这个坎,没能成长出同理思考的能力,俗话说的情商特别低,一路长大后,给自己的学习事业家庭产生了无数苦哈哈的困扰。03
5步扭转孩子的对抗思维
要把孩子的对抗思维扭转过来,光靠宣传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不够滴。更重要的,是要在一个又一个日常生活的学习体验中锻炼换位思考,把危变成机,从中学会妥协让步,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位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我下面就结合案例和一般性情况给大家一些建议——1.不要让情绪冲昏了头脑遇到孩子情绪爆发,准备把革命进行到底时,家长老师首先要做的是淡定,如果孩子本身已经张牙舞爪,你还火上加油,一起爆发,如果孩子觉得您是跟他作对的人,您的批评只会让事情更糟,孩子很明白“一哭挡三杀”的道理。“淡定!”有些家长觉得,孩子的某个想法实在错得离谱,或者某个恶作剧实在是不合理。所以会自然地站到孩子的对立面,狠狠地给孩子批评修理一顿。但是孩子老不长记性,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又继续使用其惯有的自我思维。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对抗的局面:妈妈觉得孩子怎么老是屡教不改,变本加厉。孩子觉得妈妈蛮不讲理,厌烦得很,得,死循环养成了。要试图真正改变孩子的行为,家长您首先要打入孩子的内部,不管谁对谁错,大人先不要爆发急着批评。对普通孩子,我们也只能要求其70%的时间做出理性恰当的行为。小孩子哪有不闯祸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处理,以及如何避免下一次类似事情再发生。如果您也让情绪冲昏了头脑,事实上是在示范给孩子看,可以不分是非不讲理,从姿态您首先就输了。在孩子情绪失控,丧失理性时,绝不是最佳的教育时机。这个时候要做的,是先让事情停止下来,对孩子们都表现出同理心,明确告诉孩子刚刚确实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但要注意,和孩子站在同一个角度,并不是意味着完全的迁就。有些家长往往只做这一步,并且做过头了,即使是孩子的错,但是碍于面子,和孩子一起不问是非,只归咎他人。或者爷爷姥姥会和孩子一起来顶着父母,这样孩子不但不意识的问题的所在,还强化了他旧有的思维。2.理性界定问题当孩子的情绪平复以后,绝对不能就算了,那样孩子就丧失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一定要和孩子一起,重新界定问题,分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这个阶段的目的不是要追究责任,而是要锻炼孩子理性思考的能力,厘清发生这件事情的因果关系。有些事情原本首先可能不是他的错,例如是别人先抢他的玩具,或者本来就是意外,但是大家因为孩子的恶劣历史,就把问题归到他。例如在幼儿园教室里,因为人多的关系,如果发生意外,老师首先要做的是把事件平息下来,平复孩子的情绪,这个时候切忌去争辩是非,有些老师一看到意外,第一反应是问大家“谁干坏事了?”话里带着责备寻仇的意思,孩子因为害怕很多时候会把事实颠倒。这样粗暴的解决手法,往往导致孩子对大人不信任。许多的冲突对抗,都是由于我们的非理性,不能因为孩子还小,就觉得以后他大了自然懂事。锻炼孩子界定问题,实际上是在调动孩子的理性思考能力。家长在这个步骤的关键是,不要用责问的语气,而是用平和的引导式的语气。我见过有些老师在公众场合发起其他小朋友一起来个大讨论,于是整个就变成了一批斗大会,小孩可能抬不起头做人,或者积累了戾气,以后会变得更加恶意或撒谎。3.复盘第三步的目标,是要和孩子站在同一角度思考替代方案。孩子喜欢对抗,或者产生一些消极恶搞的念头。一个本质的原因是,是他脑海里不能自我产生一些合理的方案。如果方案只是单一的,他的思维和行动永远就会变得线性和冲动。要提供选择,首先要肯定孩子当时的那个想法,哪怕是如何的糟糕,起码这是他的想法。家长和老师有时候会因为这些做法想法太不好了,因此会用道德观念来否决批评孩子,并直接告诉他以后应该怎么怎么做。我们这个阶段的目的,是要锻炼有想法的能力,当然前提是复盘要做好,不然他的错误的根还在那。然后您可以和他一起商量,还没有更好的处理问题的方案,可以是家长提议引导,但是比较还是得孩子来判断。如果这是第一次这么做,孩子有时转不过弯,还是会坚持原来的选择。这个时候,家长第一可以提示他刚刚不愉快的情况正是因为这个选择造成的。其次,可能替代方案完全由家长提出,可以鼓励孩子在这个基础上修改折衷。例如他抢了别人的玩具,家长提出的方案是要问对方,但孩子可能觉得问也没有用。这个时候可能一个折中的方案是等1分钟后再来问,先选择其他东西玩。又例如大人可以在替代方案中定大原则,具体怎么操作可以让孩子决定。以戳别人为例,老师可以规定上课期间手不能故意骚扰同学,但是可以鼓励孩子思考,如果想找朋友,可以友善地打招呼,或者准备一个玩具再找同学分享,或者去自己看书等。图|在小孩看到的高度明确列出哪些同伴交往是合理的图|探索对抗外的其他合理选择4.消防演练即使有了替代的方案,如果不练习,孩子还是不会真正变成自己的想法。具体的练习可以有三种,真人模拟练习,以及思维导图练习。真人练习很好理解,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尝试用图画的方式把这合理的替代方案画成图画,并且贴在显眼处,下次如果遇到同样的情况,孩子可以通过记忆这个图,来帮助他做出更合理的选择。图|通过视觉提示和孩子练习合理的情绪管理方法5.童蒙养正上面这四点都是事后处理的方法,本意是希望通过这个练习,调动孩子理性思考,冷静选择的能力,而不是靠本能地和父母老师同伴对着干。除了事后应急,我们还更需要通过预防和文化教育的方式,改善孩子的对抗意识。例如:a.父母平时要树好榜样,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有些夫妻间在平时沟通说话时已习惯了为对抗而对抗,说话语气特别晦气负面,见到个流浪狗或乞丐恨不得上去踢一脚。放心,孩子一定照板学足。b.要改变孩子的气质,阅读是很好的工具。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对抗的恶意本来就不是从娘胎,是后天的教养经历(加上脑发育障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平时固定时间,和孩子多做亲子阅读,拓展孩子的思考带宽和素养是很有好处的,具体怎么做亲子阅读网上有很多的好文章。传统文化如弟子规或童话故事等都是很有意思的。c.平时一定要鼓励孩子多用礼貌用语,类似谢谢,不客气,再见,对不起。如果我告诉您特殊孩子都能教会说对不起,您一定要有信心能教会您家的孩子。例如在教室里,如果孩子间不小心碰到了,本来就不是故意的,如果大家都能及时说一声对不起,事情早就化解掉了。d.及时认可孩子的好表现,告诉他具体好在哪里,成功是成功之父。要相信,孩子是性本善。只是感受到被威胁,不安全,或没有更理性思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时的下策而已。我们现行教育制度在鼓励竞争,鼓励单打独斗过独木桥,实际上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合作思维。家长老师的一言一行以及建立的规则,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如果小时候什么都满足,不讲规则,孩子会更加觉得什么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或者把自己看得比谁都高都重要。西方的教育里非常强调奋斗的意识,像俞敏洪说,不要无条件给孩子满足,不然孩子的奋斗改进就没有余地了。几年前有个机场杀母案就是个血的教训。家长老师要有智慧,您要知道,您从今天开始的引导,是和孩子过往多年的习性做斗争,不可能一天就能掰过来,您要选择有把握的“战场”,有些行为可能很难改变,但是有些行为是相对有把握的。要面对问题,不要因为怕开刀,弄了个口子害怕又给缝起来,那样根本没有达到学习的目的。只有靠一点一点的小胜利,才能积累出质的改变。对抗只是一种情绪问题,下周会继续介绍几个情绪管理的神器,敬请留意。排版梁雨编辑
当当主编
潘采夫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