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指的是老年期首发的,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心理疾病。躯体疾病的困扰、退休后社会地位的改变,以及生活应激事件等,都可能导致老年抑郁症,并增加患者自杀、痴呆的风险。国内外研究显示,其患病率约为10%-15%,并且早期症状隐蔽很难察觉。因此,如何早期识别、预防老年抑郁症,非常重要。
为何年纪大,情绪会低落?
鲍奶奶最近刚过完67岁的生日,儿女双全的她在外人看来就是幸福的代名词,子女孝顺,生活富足。可就是因为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腿部粉碎性骨折,以后的日子怕都要在轮椅上度过了……鲍奶奶整个人颓废了不少,不爱出门,饭吃得也少了,晚上挨到深夜都难以入睡。时不时还念叨“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泪水不住地往下掉。
如今太多像鲍奶奶一样的老年人了,随着身体的逐渐老化,各种疾病会增多,使很多老年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尤其身体疾病导致行动不便时,消极感会更加严重,长此以往又会产生抑郁。
除了疾病的原因,还有很多原因导致老年人出现抑郁症。比如社会角色的转变,原本在单位任高职,因退休回家后无所事事,以致出现一段时间的适应性障碍;还有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的亲朋好友相继去世,这可能会加重他们对死亡的恐惧感。对于原先性格内向、老年期缺乏社会支持和经济支持的人来说,更容易产生抑郁等消极情绪。
空巢、独居老人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以往我国的家庭模式是几代同堂,而现如今空巢老人家庭却在大幅度增多,许多老人缺乏子女的陪伴极易产生孤独感,导致内心空虚、伤感,甚至精神萎靡。
老年抑郁症要警惕这些表现
其实子女不难发现老人的抑郁情绪,只要多关心就行,可以从以下几点观察:情绪低落。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悲观失望,整日忧心忡忡。在抑郁症发作的基础上,病人会感到绝望、无助与无用。70%以上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可有焦虑、表情紧张、惶惶不可终日等表现。老年患者对忧伤的情绪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有时焦虑完全掩盖了抑郁。
生活中的兴趣明显下降。原来喜欢的事情、喜欢的活动都逐渐地放弃,什么都懒得干,甚至觉得生活变得枯燥乏味,生活没有意思,活着没有价值。
自信心下降,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对不起子女、亲人,对不起国家的培养,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甚至会产生自责,再严重的会认为自己有罪。
思维迟缓。患者思维联想缓慢,反应迟钝,言语少,语调低,语速慢,自觉“脑子较前明显不好使”。轻者可以进行言语交流,多为问多答少,初始交流还可以,继续交流就越显困难。严重者无法交流。
以躯体疾病的症状为主要症状。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躯体某部位的疼痛、乏力等。约有80%的患者有睡眠障碍,主要是中段和末段睡眠差,可伴有入睡困难和噩梦,少数睡眠增多。
预防老年抑郁症,可以试试这些招
正确面对离退休。离退休是一个正常的且不能避免的过程,从忙碌且规律的职业生活中退出,转而过着悠闲、无规律的老年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更是社会角色的转变。对于一部分事业心很强的老人来说,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但是,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如阅读、音乐、舞蹈、书法、园艺、棋类等,既丰富精神生活,又陶冶情操,更能减少孤独、空虚感。
自我养生调身体。每天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对于长期吸烟、饮酒的老年人,应逐渐减量,最终戒断,有利于保护脑神经;医院体检;家属耐心倾听老人对自己心情和病情的叙述,使他们有安全感,以消除负面情绪对身体的影响,提高老人的免疫力。
家人的陪伴很重要。平时子女忙挣钱孝敬父母,但不能忽略了老人的精神需要,平时多抽空回家看看,多与他们交流,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
正确对待生与死。对身体过分担忧的老人,医院做必要的检查,以消除焦虑感和紧张感。老年期虽然在生理上是一个衰退的过程,但心理上可以继续蓬勃发展,只要保持年轻的心态,就会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
指导专家:张启文——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老年及记忆认知障碍科副主任省康复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正念治疗组副主任委员,省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理事,省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分会委员。
坐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二全天
医院贵州省精神卫生中心遵义医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