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与其个人生理发育、心理发育特点、性格特征、家庭环境、学校专业和社会环境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多重因素催生心理问题
从心理社会角度来看,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到成年早期的过渡阶段,主要的心理发展任务是形成自我意识、处理亲密——孤独的问题。
大学生群体往往自我意识比较模糊,过度和别的同学比较,易产生过度自卑和强求。有些学生对大学生活充满憧憬,入学后难以面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也有些学生不喜欢所学专业,对未来感到迷茫。还有一些人学业压力大、专业化强、竞争压力大、对自学要求高,从而难以适应。同时,大学生还常有一些情感需求,例如,渴望获得友谊,但又缺乏人际交往技巧,不擅长处理冲突;渴望恋爱,但爱情观不成熟,不擅长处理感情问题,可能出现爱困惑、性困惑、分手困惑;渴望独立,不乐意接受家庭、学校、社会的批评教育,甚至有反感和对抗情绪。当大学生的自信受到挫折或独立性挑战时,又易于感到沮丧、自卑、退缩。此外,我们还发现,很多学生在面临考试、毕业、考研考博、找工作等重大时刻时,特别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
七类心理问题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