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抑郁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脑卒中风险最大的国家。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神经精神并发症之一。脑卒中是以急性神经功能缺损为表现的脑血管疾病,即我们常说的脑出血(“脑溢血”)或脑梗死(“中风”)。脑卒中患者常常会遗留一些后遗症或合并症,如肢体瘫痪、言语不清等,其中有一种发病率很高却很容易被忽视的疾病——卒中后抑郁。有研究表明如卒中后抑郁未被及时发现并给予治疗,会影响卒中患者功能康复和远期预后。PSD不仅延长患者功能康复时间,严格影响生活质量,而且显著增加致残率和病死率,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负面引导等不良影响。
卒中后抑郁有什么表现?
如果患者在卒中后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是卒中后抑郁:
①不开心:大部分时间(至少持续2周)总是感到不开心、闷闷不乐,甚至痛苦。
②没兴趣:平时喜欢的活动变得不感兴趣,变得懒散,不愿意去从事既往的日常活动。无法从之前可以获得快乐的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感觉。
③容易累:易疲劳或精力减退,有时甚至即使休息也没有精力完成日常工作
④全身不适:不明原因疼痛、食欲减退、头痛、心慌、心悸、胸闷、腹泻、便秘、肌肉和关节疼痛、胸痛等;
⑤焦虑不安:不明原因紧张、坐立不安,脾气大,容易烦躁、冲动;
⑥失眠:不明原因入睡困难、早醒、多梦、容易醒并且醒后难以入睡;
⑦没信心: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内疚、自责感觉,有些患者甚至会觉得活着没意思,有些甚至有自杀企图。
卒中后抑郁是怎样发生的呢?
卒中后抑郁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研究的可能机制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①遗传机制:抑郁既往病史或家族史可能是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之一。
②生物学机制:目前研究发现卒中后脑内某些与胺类神经递质相关的脑区损伤,导致5-HT、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失衡,最终导致卒中后抑郁的发生。
③社会心理机制:性别是否参与PSD的进展说法不一,通过荟萃分析得出结论:女性更易发生PSD。卒中的突然发生,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导致患者产生适应障碍、心理应激障碍,心理平衡的失调,可能诱导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发展。研究表明康复效果和自我效能感可能会影响情绪。卒中发生后,身体出现器质性损伤,生活环境、生活质量与发病前形成鲜明对比,事发突然,产生心理应激反映,若无法调节,极易发展至PSD。
总的来说,卒中后抑郁既与卒中脑损害程度、功能残疾程度有关,又与既往情感障碍疾病史、性格特点、应对问题方式、相关社会家庭支持等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发现了卒中后抑郁应该怎么办呢?
卒中后抑郁可以发生在卒中急性期及康复期的任何阶段,多见于卒中后1年内。因此,作为家属和照料者应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