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抑郁症、焦虑障碍、睡眠障碍、老年痴呆等常见的精神障碍已经被人们所熟知。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全球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研究表明,除老年痴呆外,各种发生于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同样可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大多可看到童年时期的“影子”。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为“青春之心灵青春之少年”。今天,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病防治所的专家为市民科普了儿童心理健康的那些事。
初一男孩总是不想上学一查才得知得了心理病
13岁的男孩小山今年上初一,可是最近小山的家人却发现孩子有点异常。总是吵着不想上学,小山的妈妈说小山几句,孩子就会爆发出反常的情绪。为此,家人和小山总是争吵,后来,小山干脆就拒绝和家人交流。为此,家人觉得不太对劲,医院检查。经过多次沟通后,医院。最后小山被诊断为心理异常。
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病防治所王鑫介绍,根据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国际联络部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青少年报告》中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约有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国内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儿童精神障碍患病率在3%-4%之间,主要集中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孤独谱系障碍、网络成瘾、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而心理异常的总患病率在15%左右,表现为厌学、情绪和行为问题以及人际关系问题等。
儿童心理健康有5项标准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乎一个家庭,更关系到一个社会的未来。那么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这个“标准”不像形态发育那样容易测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智力发育正常;良好的情绪;心理特点符合年龄;协调的行为,反应适度;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
为什么儿童青少年会发生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疾病?常见于以下几种因素:社会因素。造成儿童青少年生活剧变,使其不能适应和应付的社会事件;心理因素。由于各种心理压力和挫折,使儿童青少年面临危险,心情紧张,如缺乏母爱、期望过高、过分溺爱、生活快节奏等;躯体因素。对儿童身体直接产生损害的因素。
预防心理病这些家长要牢记
那么怎样预防心理健康问题,减少自残和其他危险行为发生呢?据王鑫介绍,首先建议家长在家庭养育过程中不单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