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障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孩子做事拖延,试试这些有趣的解决方法屡
TUhjnbcbe - 2025/6/24 0:55:00

孩子做事拖延,试试这些有趣的解决方法!屡试屡验

拖延磨蹭是很多孩子的做事习惯,刷牙半小时,洗澡一小时,写作业就更不用说了,哪天要是不写到深夜都算奇迹,早上起床之后不紧不慢,每次都要催着才出门。

家长们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确实磨蹭损失的不仅仅是时间,还会让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

做事情没有干劲,在将来有可能会成为孩子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为什么孩子做事总是拖延?

父母让孩子越来越慢

孩子年龄越小就越要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很多家长喜欢一手包办,早晨上学之前,给孩子牙膏挤好,书包整理好,早餐摆在桌上,孩子需要做的只是起床,刷牙,吃早餐就能出门了。

这样时间长了,就会让孩子形成做事情忽略过程,反正自己也不用管,有人安排,肯定会不着急。

还有的父母喜欢不停地“指挥”孩子做事情,认为自己的指挥能让孩子快起来,其实并非如此。

越是催促和指挥,越让孩子失去办事效率,一旦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就会失去做事情的动力,立马就不干了,或者是磨磨蹭蹭的做事。

用拖延反抗父母

很多孩子其实都是在用磨蹭的方式来反抗父母,或者是想要引起父母注意。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父母的反应都不能过激,要先弄清楚孩子到底是因为什么反抗父母的催促,尊重孩子的意志和感受。

因为如果孩子是故意的,就说明他们已经有了个人意识,家长要找出孩子磨蹭背后的原因。

以下三种方法值得各位家长借鉴。

让孩子快起来的原动力是“信心”

任何场合都不要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懒”“说了这么多遍怎么就记不住”这种否认的话。

对于孩子来说,反话不仅不会刺激他们前进,反而会让他们倒退。

每一次的否定其实都是在给孩子负面心理暗示。

多给孩子一些做事的信心,真正了解孩子的能力所及范围之内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的催促是因为不信任孩子能够做好,不给孩子表现的机会,总认为他们的做法不如按照自己的想法做的好。

家长忙不代表孩子就要忙

家长每天都要做很多事情,上班忙着工作,回家忙着做饭,做家务等等。

但是家长忙并不代表孩子必须也要马不停蹄,父母的忙碌心态有时候会影响孩子。

比如说孩子想和爸爸妈妈说点事情,但是父母都忙着做事,孩子刚一开口,父母就催促说“要说什么赶紧的,我很忙。”这样其实是在无形拒绝孩子表达自己。

孩子有话不能说,不仅他们自己心里难受,还有可能造成亲子之间沟通障碍。

面对孩子要说话的时候,要放下手里的工作,仔细听孩子想要说什么。

孩子主动说其实就是在给父母和他们沟通的机会,如果能够每天都留给孩子一段时间来和他们对话的话,其实就能够听到很多孩子心里真实的想法,这样就有助于家长知道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所以孩子想说话,要让他们好好的说出来,而不是一个劲的催促孩子赶紧说。

本体感游戏提高身体协调能力

很多孩子效率低,是因为本体功能不良,身体协调能力不足,控制不好身体,显得笨手笨脚。

本体大运动游戏:

钻一钻:在床上摆满枕头和被子等,让孩子玩“钻山洞”游戏;

举一举:让孩子慢慢用乒乓球拍把乒乓球举过头顶,并尽量保持较长时间;

顶一顶:悬空挂一个小球,让孩子跳起并用头去顶小球。

家长越早引导孩子学会管理时间、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孩子在学习上的优势也就越强。

给大家分享一套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的读本《上学就看》系列。

这套书共8册,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分别对应了孩子学习中很关键的问题,比如怎么去管理自己的时间,怎么去轻松地完成作业。

《谁偷走了我的时间呢》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不做“小拖拉”。

《上学原来是这样的呀》这本书可以帮孩子轻松明白上学是怎么回事。

《写作业再也难不倒我》告诉孩子,写作业其实很简单。

《考试,我不怕》告诉孩子,这样做,能考出好成绩。

一套8册,价格也不贵,却能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变成优秀的孩子。

书中通过风趣幽默又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将现实生活加入了适当的童话色彩,把故事讲到了孩子心里去。

阅读故事的同时,书中还实实在在地提出了很多实用的方法,教孩子该如何管理时间、如何更好地完成作业……

这套上学就看让孩子学会自我时间管理是从韩国引进的一套课外读物,可以帮孩子快速适应学校生活、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并从小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1
查看完整版本: 孩子做事拖延,试试这些有趣的解决方法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