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发表在心理学期刊《心理学先驱》上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
相比起遗传基因中的易感性,童年创伤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发展关系更密切。
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rder,BPD)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特征为:对被抛弃的强烈恐惧感、难以控制情绪、空虚感、人际关系困难、冲动行为、高风险行为、人际交往中表现出高水平的攻击性等等。在临床数据中,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男女比例大概是1:4,女性患者数量要更多一些。
为了更好地研究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成因,来自德国的一个研究团队招募了98位成年女性作为参与者,其中44位曾经有被诊断为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经历。
98位参与者被安排参与了一系列的心理评测--包括过往生活经历调查、人格测试、攻击性测试、童年创伤经历调查、慢性长期压力症状、以及“适应负荷”(allostaticload,即在长期承受压力的情况下,身体的劳损和衰老程度。
研究发现1:边缘型人格障碍与童年创伤经历相关
有过边缘型人格障碍诊断的参与者,在童年创伤经历调查中获得的分数要远高于没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参考组。这个实验结果与以往的相关研究相符,证实了80%左右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在童年时期曾经历过某种形式的情感忽视、身体虐待或性虐待。
研究发现2: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容易出现“生命加速症状”
这些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相关的童年创伤,还会引起成年之后的“生命加速症状”(Pace-of-Life-Syndrome)--高水平的新陈代价速率、出现身体早衰或死亡的风险更高,这些症状都与成年之后的“适应负荷”程度相关。
数据显示,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相比起对照组来说,更多地出现“生命加速症状”--更强的攻击性、更多地承受着慢性压力、童年创伤造成的长期后续影响等等,都在加速生命的损耗速度。而患者本身照顾自己、保持身体健康的能力(维持有规律的睡眠、饮食、运动、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支持等等)较差,创伤修复能力也比较低,身心健康都会受到持续的负面影响。
研究人员认为,“生命加速”症状,不仅出现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身上,同样也会出现在多动症、双相情感障碍、以及其他成瘾障碍的患者身上。
研究发现3: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五大人格特质
在大五人格(OCEAN)测试中,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而言,展现出--
①更高的神经质性(neuroticism)水平:难以平衡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情绪的特质,保持情绪稳定的能力较低。
②更低的外倾性(extraversion)水平:比较冷淡、疏远、沉默、慢热。
③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比较低:迷茫的、无序的、易冲动的、粗心的、冲动的。
④宜人性(agreebleness)比较低:防卫心重、冷酷的、倔强的、粗暴的、攻击性强的。
⑤开放性(openness)较低:比较抵触、不愿接受新鲜事物及陌生人。
不过,以上的研究结果,更多的是普遍性的描述,同样的一个诊断,患者的表现情况,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需要辩证看待。
·参考资料·
OttoB,KokkelinkLandBrüneM()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rderina“LifeHistoryTheory”Perspective:EvidenceforaFast“Pace-of-Life-Syndrome”.Front.Psychol.12:.
文/广州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罗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