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幼儿园到小学之间,横着一个叫“幼小衔接”的东西。
如果家长之前没怎么给孩子做过衔接,或者不知道怎么衔接,通常会在这最后一个暑假,给孩子报一个线下“幼小衔接班”。
这类班,能在短时间内,带着孩子突击学完所有“重点”,比如拼音、识字、加减运算等。对家长而言,确实是省心省力还高效。
比如??:
但家长们忽略了一点,就是它的副作用:
孩子学不好,打击自信心,开学后搞不好是“雪上加霜”;学太好的孩子,开学后容易嫌老师上课无聊,干脆不学。
看到这儿,很多家长大概要蚌埠住了,那幼小衔接,究竟要不要做?
首先,我的观点是,“幼小衔接”当然要做,而且还得好好学,科学地做,做好了,以后能省不少事,做不好,“好日子还在后头”。
为啥呢?先上点有高度的理论:
从生态学研究角度出发,国外学者Bronfenbrenner提出过一个观点——生态衔接(EcologicalTransition),这个观点认为无论是场所的变化,还是角色的变化都会产生一定的衔接问题。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场所和角色都明显发生了变化。从认知发展理论角度来说,幼小衔接期儿童正处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阶段。就儿童心理发展角度而言,幼小衔接也是必要的。
这一点达成一致后,我们再来看,“幼小衔接”的具体做法。
目前,家长们普遍存在的困惑主要分两点:什么时候开始做幼小衔接?具体要衔接些什么及怎么衔接???什么时候做幼小衔接?
一定不是大班最后一个暑假!时间上我认为,最好是在孩子上中班,最晚大班左右,家长就要有意识地开始衔接了。
尤其是学科类的。比如识字,孩子如果感兴趣,家长可以在小班,甚至更早前开始引导孩子认识一些生活中的常用字;练字控笔可以到大班进行,但手部力量和灵活度的训练,也最好在此之前就能开始练习,通过积木或其他游戏。
总之,不要把这些压缩到最后一个暑假集中学,真的很伤。
如果家长能将任务量有计划地分散在各个时段,依照孩子认知发展一点点去做,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衔接。??幼小衔接什么及怎么衔接?分两块:学科知识类和行为习惯。
1.学科知识类,主要指拼音、写字、识字、数学。
这几样中,比较有争议的是:
拼音:学or不学,都构不成主要矛盾
据部分家长反映,学校一年级拼音教学进度都比较快,长的1个月,短则两周。教材安排,拼音两个单元。这个速度,对完全没接触过的孩子而言,会非常吃力。
我的建议是,拼音可以学一学,但不要学太透太好了,不然上课孩子就不听了。另外,千万不要直接买小学课本学,给孩子保留一点课堂新鲜感很重要。
那不提前学,影响很大吗?
那倒也没有,开学后,如果家长能每天和孩子一起消化当天知识点,不会差太多,拼音学来学去就这点东西,迟早会。
学多学少是次要,关键是,别让孩子因为学拼音产生太大挫败感,学习的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书写:最容易被家长忽略的是底层技能。
说实话,写字比拼音重要,孩子上学第一天就得写了,如果之前完全没刻意训练过,很容易“全方位拉胯”,且这个不是短期内能突击学会的。
若各方条件允许,在大班下学期左右,家长最好就让孩子去练个书法,学学握笔和写字。
一方面,锻炼手部协调能力,另一方面,书法班跟学校的上课纪律要求一样,握笔、坐姿、写字,也算是提前适应小学学习氛围和节奏。
识字:方式多样,不用过卷。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如何,会直接影响孩子后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年版)》对小学生的识字量要求:小学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左右,其中个左右会写。
第一学段(一至二年级)要认识常用汉字个左右,其中个左右会写。低年段识字任务其实还挺重的。
不少家长非常在意孩子达到了多少识字量,但我认为,家长应该更重视识字方式。如果是填鸭式方式让孩子学识字,那很容易“毁”阅读。在这里,推荐两种朴实无华的方式:
儿歌识字比如,学拼音儿歌77首,三字童谣,多音字儿歌首……有小学语文教师通过“诵读儿歌识字作业”,一年级结束时,班级中半数孩子识字量过0,绝大多数孩子识字量超过。
生活识字这种识字方式,孩子也很喜欢。
其中,以户外识字效果最好,包括名称识字、超市商品识字、电子媒体识字等。例如,公交站牌,零食名称等,凡生活中会见到用到的字,都可以带着孩子认一认,学一学。除了以上两种,家长还可以通过这几年兴起的“中文分级阅读产品”来教孩子识字。
中文分级阅读的特点是,有趣、整体认读、培养阅读习惯,循序渐进并更有针对性地学完课标要求的字词。
数学:多少孩子栽在了不认字上。
我其实不是太赞同很多人提倡的,在幼小衔接期间只注重强化孩子在10或20以内加减运算的能力或速度。
我更倾向于将数学和英语、阅读放在同一维度去考量,即“启蒙”的维度。
换言之,如果家长从来没给孩子做过科学的数学“启蒙”,为了应试,上来就是加减,那数学恐怕很难走远。数学如何启蒙,如何规划,具体要搭配什么教材工具,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参考我们的:
其实这个阶段,家长很容易忽略另一个点——数学中的常用字。
数学课不是拿来认字的,但很多字,如果不提前学,孩子不认识,就会增加数学课难度。建议家长,按照下表的字,让孩子先集中认一认。
阅读和英语:规划越早,弯路越少。
这两个不是一两句就能讲完的,也不是靠短期幼小衔接就能完成的。关于阅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应在一、二年级,中年级之后就会相对困难,也就是说,孩子最好能在8岁左右进入自由阅读状态,不然就晚了。
阅读具体详细规划,看家长手册阅读部分:英语启蒙,也有丢丢小门槛,加之“双减”,很多家长,开始无从启蒙。
在新环境下,我们做了系列实操性非常强的英语启蒙规划,还在各阶段配备了对应的学习资源或者工具,最大程度上帮助家长把钱和精力花在刀刃上,感兴趣的家长,别错过:学科知识类衔接,家长切记过犹不及,别只热衷于卷识字量、运算能力啥的,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别忘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准备。2.社会性适应能力差,学科学再好也没用。
幼儿在入学后所面临的适应障碍,主要是学习适应困难和社会性适应困难两方面。社会性适应是学习适应的前提,所以家长要把社会性适应往前放。
所谓的社会性适应,主要包括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
其实这不仅仅是幼小衔接的重点,也是一、二年级的重点,家长务必刻烟吸肺,别被学习成绩带走了。
具体怎么做,家长得有个大致规划:
小班年龄段孩子处在规则意识萌芽期,这时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加强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引导孩子掌握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
中班孩子已经具备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家长可以通过设置情景帮助孩子掌握完成任务的方法,比如记清要求、反复多遍、完成后检查……
大班孩子,主要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一点很关键,就是社交,引导孩子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这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孩子进入小学后的焦虑。
以上是整体的,我再展开讲讲家长比较关心的专注力培养。
幼儿园一般只需要20-25分钟的专注力,但到了小学,时间立马提升到45分钟。这对许多孩子而言,是比较难适应的。
许多一年级老师也普遍反映“孩子不会听课”,很容易分神。
根据研究分析,99%的幼儿智力发展水平是相似的,但在学习方面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原因就在于专注力发展各不相同。
在我国,约70%以上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无法集中注意力,出现学习成绩差、学习困难的情况。
在幼儿园中,也可以发现班级内通常有一些幼儿无法专注在某一件事上,例如,在开展区域游戏时,他们表现得无所事事,翻翻这个,看看那个,还会干扰其他幼儿。一般情况下,幼儿专注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
三岁左右幼儿专注力时长大概在5分钟;四岁左右幼儿专注力时长大概在10分钟;五岁以上的幼儿专注力则在15分钟以上,但就现实情况来看,大量幼儿专注力水平远远不达标。
如何提升专注时间?
首先,孩子只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产生专注力。
所以在训练孩子专注力前,要知道不同阶段,孩子可能感兴趣的东西。
比如3-6岁儿童正处于色彩、图形认知积极阶段,那么家长就可以尝试提供一些色彩、图案丰富的教具,来帮助孩子“做任务”。
这里提供一些具体方法,供家长参考:?培养孩子时间观念,并训练孩子在固定时间内完成某件事情。
?给孩子设定具体目标。比如“找拼图”游戏,有的孩子找了一会,找不到觉得没意思就去做其他事情了。家长可以给孩子设定一个目标,如要求孩子至少找到一个拼图碎片。
?在孩子注意力集中时,家长不要打断他们,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时,及时进行干预,如果发现孩子因为困难想放弃,可以和孩子一起解决困难。
?给孩子创造独属于自己的空间,并安排固定的独立学习时间,期间,家长就去做自己的事情,尽量别打扰孩子。
?任何事情只讲一遍,让孩子注意听,不要孩子一问,家长就反复讲。
也欢迎家长留言分享,你用过的训练孩子专注力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