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4日电(记者杨月通讯员骆燕)为做好“十四五”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日前,中国残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了《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
也是在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明确体育公园成为全民健身的全新载体、绿地系统的有机部分、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标志。其中,融汇了“普惠”“全龄”“可及”“便捷”“安全”“畅享”等无障碍理念的重要内容,构成《意见》指导实施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关键环节,也充分彰显了负责任大国“以人民为中心”人权保障的温暖情怀。
“健康中国”追梦路上,体育公园已然成为城市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提升人们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抓手。推进体育公园建设,是新发展阶段提升民生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体育公园建设不仅是城市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服务全体社会成员生命健康的重要载体,更是承载社会文明进步的对外展示窗口。
专家指出,在推进体育公园建设中,能否将《实施方案》的要求落到实处,将无障碍环境建设作为必需刚性指标,确保科学布局、统筹规划、专项审批、高标实现,体现着全社会的无障碍意识和城乡基础设施无障碍建设水平。专家指出,只有高度重视,严格落实,才能在其项目实施中不留遗憾、不出次品、不浪费资金、不返工重造。只有高端引领,措施有力,才能确保一次达标,建造精品呈现于世。
大国情怀,谱写新征程人权保障的新篇章
《意见》中明确了体育公园的性质、功能与意义:“体育公园是以体育健身为重要元素,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具备改善生态、美化环境、体育健身、运动休闲、娱乐休憩、防灾避险等多种功能的绿色公共空间,是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推进体育公园建设,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意见》指出,体育公园作为“绿色公共空间”,无障碍是最基本的要求,实现率要达到%。
《意见》中规定“科学规划,经济实用;便民利民,公平可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基本原则。其中,“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划要求”“绿色环保、方便实用”“便民利民、公平可及”“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公园”“以近距离服务全龄人口为目标”“提高智慧化水平,方便城乡居民就近就便参与体育锻炼”等细则,都紧扣无障碍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将全龄友好与绿色低碳、人文理念与自然风光等有机结合,明确“到年,全国新建或改扩建0个左右体育公园,逐步形成覆盖面广、类型多样、特色鲜明、普惠性强的体育公园体系。”此种普惠型的公共空间,一定是敞开胸怀包容所有人的空间,无论是老人还是孩童,也无论是坐轮椅者还是依赖其它助行器者,男女老少、老弱病残孕者,在这里都能得到一方空间,都能自由行走,都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健身运动,这就是人们心中描绘出的理想的体育公园,是人们放松心情、各得其所的梦想中的“桃花源”。
令人振奋、令人期待!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之年,从国家层面推进体育公园建设,将有利于以强健体魄、愉悦心情、互动交流、畅享自然等方式,促进国民体质的提升。这也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出发的新征程上,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体现。
专家指出,把好事办好,就一定要先把无障碍环境规划好建设好。这是在“健康中国”的行动中,在全民健身的行列里,“不让一个人掉队”,从共同健康、收获共同幸福、再抵达共同富裕的基本路径,是维护所有人的尊严和权利的最基本保障之一。
不忘嘱托,推进体育公园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障碍设施建设问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我们要高度重视。”如何在重大工程开工前先把无障碍环境建设融入其中、考虑在先?如何在重要设施设计期间就把无障碍元素精心谋划、严加落实?这考验着人们的智慧和胸怀。
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目标是在全国要建0个左右体育公园。专家分析,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实现的途径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新建,主要是在新建城区、郊区新城,结合城市留白增绿,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符合《意见》要求的体育公园;另一方面是改扩建,对于老城区来说,主要是在现有的城市公园、郊野公园中,适当提高公园内铺装面积比例,有机融入体育元素,合理嵌入一定比例的健身设施,实现“旧瓶装新酒”。专家指出,无论哪一种途径,都必须在强化无障碍理念上下工夫,都要对无障碍环境建设有一个清晰明朗的认识和态度,都要从规划、招标、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全方位地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落地落实。
建体育公园不是在自然环境中修一条跑道、建一个健身广场就万事大吉。它要与全龄友好、全人群的需求密切结合,考虑不同人群特点,因地制宜、统筹建设,让所有人都能进得去、利用得上、尽享人文与自然带来的乐趣与美好。
《意见》里对布局各类健身场地及配套设施,提了明确要求:“体育公园内既要有满足中老年人群需求的健身步道、健身广场,也要有满足青少年需求的足球、篮球、排球等常规球类场地设施和满足儿童需要的活动设施。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置临时性、装配式的冰雪、游泳设施。包含水域的体育公园可以因地制宜建设供皮划艇、赛艇等水上运动使用的小型船艇码头。鼓励配套建设智能化的淋浴、更衣、储物等服务设施,提高群众健身便利性。”专家指出,体育公园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应该充分考虑让所有人都能“可及”“可达”“可用”“可享”。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0至14岁儿童为2.53亿人,占总人口的17.95%,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亿,占13.5%)。目前,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我国已进入轻度老龄化社会。另外,我国有万残疾人,涉及2.6亿家庭人口,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口约有万人,无障碍环境刚需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5%以上,全社会成员对无障碍环境有着巨大的需求。在我国残疾人群体中,老龄化问题也逐步凸显,60岁以上残疾人已占到残疾人总数的58%。“老年人慢慢变残”“残疾人慢慢变老”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现实。
由此看来,体育公园建设既然是公共空间的性质,就要充分考虑我国人口构成的特点,以“通用”“普惠”“共享”为原则,建设一个让强健者得其用、体弱者得其助、幼小者得其乐、失能者得其观的理想天地。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项普惠性、通用性、必要性的重大民生工程,“无障碍”已不仅只是残障群体的“专利”,现已成为全社会所有人共享的“普惠”,事关社会每位成员的基本权益。体育公园建设是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其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社会成员的体验品质,也直接反映我国城市建设的形象。因此,体育公园建设在选址的基础上,一定要优先考虑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路径和方法,没有认真合理的考量,没有细致入微的执行,很难达到预期的结果,其社会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和文明价值等也会随之减分。
源头抓起,确保不让无障碍输在“起跑线上”
大量的实践证明,无障碍环境建设必须从源头抓起,必须同立项、规划、设计同时起步并实施到位。没有超前的意识、超前的思维、超前的行动,往往会错失良机。
在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中,无论是位于北京延庆的高山滑雪中心“雪游龙”,还是位于河北张家口崇礼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以及位于首钢滑雪大跳台的“雪飞天”,这些体育设施不仅将为北京年冬奥赛场展现如诗如画的美妙,同时,也为其日后的再利用做好铺垫,这些都是未来人们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当之无愧的体育公园。
在建设起步阶段,无障碍环境建设就纳入了重要议程。为认真落实北京申办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时有关无障碍环境的承诺,按照国际残奥委会、国际奥委会相关要求,北京冬奥组委从年底开始组织《北京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指南》(以下简称《无障碍指南》)的编制工作。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无障碍团队与全国无障碍专家组密切合作,编制完成《无障碍指南》,全面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遵循“公平、尊严和适用”的基本原则,以安全性为首要出发点,体现通用性设计理念,完善无障碍细节要求,同时适应本国特点,加强了信息无障碍、服务无障碍等薄弱环节,特别是突出无障碍环境的系统性、连贯性,促进形成闭合的无障碍环境。
在具体建设中,担任场馆设计的建筑大师们也对无障碍环境高度重视,精心打造,力求完美呈现。北京年冬奥会延庆赛区总规划师、设计联合体总设计师李兴钢曾介绍,延庆冬奥赛区“山林场馆?生态冬奥”做到了生态自然与技术的和谐统一,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手段应用于实践,创造出精品建筑,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
“无障碍是人类文明的一种体现,我们在建筑设计中都非常重视无障碍环境这方面的工作。”李兴钢介绍,一方面是要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另一方面要高于通常的标准。特别是在这样的高山环境,地形的高差很大,要完成无障碍方面的任务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充分考虑到不同人群的使用情况。如轮椅观众怎么从城市到达社区,怎么进入安检,然后怎么乘坐专用大巴进赛区,怎么检票,然后怎样乘坐缆车或电梯等到达观众席,整个这条线路都可以不用别人来帮助,能够自主实现,可以到达冬奥村的每一个点。
“我们还专门设置了一个‘暖廊’,从山顶到山下有非常大的高差,通过它把一个个无障碍的系统串联起来,它不光是温暖的意思,也是提供了人性化的便利,还包括在整个客房系统都有无障碍的设计,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具体工作,包括我自己也设身处地参与过体验。”李兴钢说。
北京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总规划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利不仅参与了“雪如意”的设计,也见证了崇礼从“深山林场”到“国际化滑雪胜地”的“华丽转身”。张利多次强调,科技冬奥、绿色冬奥、人文冬奥所彰显的中国新发展理念,生动可感。“无障碍环境建设不是文明城市的装点,不是优线问题,而是及格线、底线问题。无障碍是现代文明城市建设中不该退让的底线。”
从北京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场馆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亮点来看,其打造过程的经验做法,正为如今推进体育公园建设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借鉴。全国无障碍专家团队的早期介入、全程指导,残疾人无障碍督导员的全程体验,设计团队与无障碍专家的合力攻关,成就了这些展现中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的最佳方案。
全力以赴,为无障碍环境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年10月,中国残联、住建部等13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印发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的通知》(下称《通知》),其中任务目标部分有这样的阐述:“到年,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律保障机制更加健全,无障碍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信息无障碍服务深度应用,无障碍人文环境不断优化,城乡无障碍设施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包容性水平明显提升,支持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加快形成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信息通畅、体验舒适的无障碍环境,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生产生活,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年实现安全便捷、健康舒适、多元包容的无障碍环境奠定基础。”
《通知》在具体任务指标中规定,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的无障碍率均要达到%,这为推进体育公园建设提出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硬性要求。以推进体育公园建设为契机,打造无障碍精品工程和样板工程,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且可用好用实用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机制,这符合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为了我国无障碍环境高质量发展,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专家团队先后指导国家重大重点工程项目上百个,联合中建设计集团、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天津大学及浙江大学无障碍团队等编制相关无障碍导则十几部,曾指导过四川成都的锦江绿道、北京奥林匹克体育公园、嘉兴南湖公园、北京世园会景区、上海迪斯尼及北京环球影城度假区等。在推进城市及公园绿地无障碍环境标准化、规范化、全龄化、信息化等方面积累了丰厚的经验,打造出了一大批无障碍精品样板。
据了解,未来,智库专家团队将全力支持推进体育公园建设,将近年来我国探索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成熟经验和督导机制运用其中。专家建议,在《意见》的基础上,配套制定相关“体育公园无障碍专项导则”或“体育公园无障碍专项指南”及“体育公园无障碍设施设备标准化图集”等。建立有效机制,严格推进无障碍环境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确保新建或改建体育公园具有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国际化与全覆盖、高标准、高品质的无障碍系统建设,确保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场馆、无障碍城市家具、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标识、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服务中心及无障碍避难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施工的标准规范、高品高质,避免随意性造成的返工浪费现象。
以国家推进体育公园建设为契机,以高质量、高品质打造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新样板,期待人人参与,将“普惠”“全龄”的无障碍新理念转化为服务民生、健康中国的温暖行动,让所有人都能尽享体育健身带来的幸福和美好!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