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障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心理学如何系统化地对婴儿孤独症进行干
TUhjnbcbe - 2024/8/14 18:59:00
白癜风能治得好 http://www.txbyjgh.com/m/

婴儿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的一种。一般发病于3岁以前,早期突出地表现为接触和情感交流障碍,后期还可以出现明显的智能障碍。

婴儿孤独症的患病率很少,一万名儿童中大约只有2名~4名患有这种精神障碍,近年来有研究者报告的患病率为一万名儿童中有2名~13名。

男孩患者明显多于女孩患者,男女之比大约在(2.6~5.7):1。从年龄分布来看,有人报告5岁~7岁组一万人中大约有12.4人患此症,为最高患病率组;有人报告4岁~14岁组一万人中大约有11.6人患此症。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阐明孤独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凯那从早期观察中注意到儿童的父母大都是比较聪明的专业技术人员,但由于他们具有强迫性的个性特征,对患儿缺乏温暖。患儿也比较聪明,做事刻板,并带有强迫倾向。

他们的情感不表露,在适应生活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往往采取不合人情和机械的方式。这些双亲在对待自己的小孩时反映出他们的一贯人格型态和特有的态度,这就是孤独症儿童精神病理动力学的基础。但以后的研究对此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

70年代以前,人们对孤独症的社会心理因素做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孤独症不是任何单独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因素引起的。

孤独症可以发生在任何社会阶层的家庭中。后来的研究表明,孤独症的发病和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和医学因素有关。它可能是多种生物学原因引起的广发育障碍所导致的异常行为综合征。

社会交往障碍,有的患儿在婴儿期就已经表现出极度的孤独。当母亲伸手去抱时,婴儿没有正常的迎接的姿势。当母亲把他抱在怀里喂奶时,也不把身体紧贴大人。家里人叫他名字时也不理会。

患儿从小对周围的人就不发生兴趣,也不产生反应。这种儿童一般缺乏眼对眼的注视,面部也缺乏情感表露。病情较轻、功能水平较高的孤独症患儿的社交障碍在2岁前不明显,5岁后症状有所改善,与家庭成员的接触可能有较大发展,但仍然极少主动进行交往,和同伴在一起经常是被动角色。

言语交往障碍,患儿通常很少用语言交往,保持沉默不语。非言语性的姿势及手势语交往也比较少,患儿很少用点头、摇头或其他面部表情表达某种要求。

即使有言语存在,也属于模仿性质,不带任何意义,或者出现代词使用颠倒,有的表现为咬文嚼字,或者文法结构不成体统,言语显得奇特。

固执地坚持同一种格式,反对做任何的变动,包括强迫性地保持环境、日常惯例和行动的同一种格式。如果有所变更,就会出现强烈焦虑反应。患儿一旦建立起一种新的生活模式,就结合为一套固定的仪式,无休止地重复。

特殊的依恋,患儿常常对一般儿童喜欢的玩具和游戏不感兴趣,反而对某些通常不是玩具的、无生命的物体或动物表示特殊的兴趣,甚至产生依恋。如果将依恋的东西拿走,就会产生严重的焦虑反应,大哭大叫。当满足其要求时,就显得平静和满足。但对于人却没有任何兴趣,熟人站在旁边,就像没有看见一样。

孤独症儿童的智力方面,大约有四分之三为智力落后。瑞典和加拿大的研究表明,在典型的孤独症儿童之中,智力落后的比率分别为80%~89%和76%,大约40%~60%的患儿的智商不到50,20%~30%的智商达到70或更高。

也有些孤独症患儿在普遍智力低下的同时,具有某种特殊的能力,如对数字、字典的异常记忆力,答对日期的快速推算能力等。

由于自闭症的病因比较复杂,很难有一种药物能够有效地处理所有的症状。现阶段药物治疗主要用于处理自闭症的生理问题、某些行为问题的控制。或者经过遗传咨询来预防自闭症的发生。

早期受心因论的影响,无论是直接针对自闭症儿童,还是间接针对家长,最普遍的治疗方式是心理疗法。但是研究结果并不支持这种观点,心理治疗的方法效果也不显著。

行为治疗,针对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系统干预的是费斯得。早在年他就成功地运用增强、削弱、区别学习和药物来治疗自闭症的异常行为。此后有关研究急剧增多,积累了许多比较有效的结果和经验。

陈东升等认为行为治疗的目标应该定在削弱而不是消除,因为完全消除比较困难,并且容易引起儿童长久的激烈反抗的情绪,有些偏差行为,如自我刺激和固执行为,可能有补充日常活动不足的作用。针对自闭症的行为治疗方法有下述三种。

厌恶刺激,运用负强化或惩罚的方式削弱问题行为。具体包括下列方法:

隔离,按照惩罚的强度有孤立隔离、排除隔离和非排除隔离等。孤立隔离是指儿童的偏差行为发生后,强迫进入隔离室一段时间,以削弱或“冷却”不良行为。

排除隔离稍轻些,在不良行为发生后要求儿童暂时离开教室或安排在教室的角落,并禁止一切活动;非排除式隔离是限制儿童参加任何活动,但通过听或看来参与集体活动。这种方法应根据个别差异谨慎使用,并配合其他的干预方法。

抑制策略,运用电击、语言惩罚、限制活动、过度纠正、化学物品等消除或减少不良行为。电击被认为是削弱儿童撞击头部、尖叫、哭泣等自伤行为和攻击行为的最有效方法,但使用这种方法应该注意道德问题和不良影响。

语言惩罚是运用严厉的声音迫使儿童停止偏差行为,如能配合其他方法,效果更好,限制活动是直接制止儿童的偏差活动,如限制身体各部分的活动、抓住四肢等,这种方法效果比较好,但往往忽视正确行为的指导。

过度纠正是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抑制策略,可以利用偿还性过度纠正和正面练习来塑造正确行为,同时消除偏差行为。前者是指要求学生恢复受到破坏的事物或环境,后者是指当偏差行为发生时立即要求其学习正确的行为。

非厌恶刺激,近20年来这种方法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运用,它可以避免厌恶刺激对儿童的不利影响,克服其缺点。

逐步改变策略,这是削弱自闭症儿童偏差行为的有效方法,使用的范围比较广。治疗者先将儿童偏差行为的改变分为细小的步骤,然后逐渐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

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干预之前,应该让儿童几乎觉察不到改变;只要个体能忍受少许改变,就鼓励其接受更多的改变;逐渐改变比较奏效,通过这样,自闭症儿童可以学习忍受更多的事物。

自闭症儿童是特殊儿童的一种,所以应该用特殊儿童的个别化教学的方法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国外在这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和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点: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运用认知和行为治疗理论进行结构化、密集型的治疗和教学。

家长、学校和社区紧密合作;课程设计强调类化或泛化的原理,注重迁移作用;课程内容强调人际互动和沟通技巧等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实施个别化的教育治疗和评估;提倡和注重在普通儿童中进行教育训练。

近年来我国也开展了对自闭症儿童的研究和教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在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和训练的原则上王梅、李惠玲等提出了以下几点:

正向发展的原则: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逐步提高各种能力,既要注意缺陷补偿,也要注重正常行为的建立。

身心机能协同发展的原则:既要注意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又要注重个性心理的培养。

随时反馈的原则:对儿童的不同行为表现要随时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反馈,及时强化正常行为,防止和消除偏差行为。

优化反应的原则:要事先把训练内容加工分析,开始只让儿童接受最优化的刺激,学会简单正确的反应,然后逐渐变换刺激,增加行为的复杂性。

丰富环境的原则:要创设丰富而有序的教育和训练环境,提供自闭症儿童的最佳刺激水平,促进各种感官的参与和活动,激发儿童主动参与的动机。

低起点高标准的原则。

个别指导先行的原则:在教育和训练中要优先采用一对一个别教学和指导形式,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融入小组或集体中进行教育。

在过去几十年对自闭症的研究和治疗中,人们提出和运用了许多方法和技巧。除了上述介绍的以外,还有舞蹈治疗法、发展治疗法、拥抱治疗法、互动治疗法、物理治疗法、语言治疗法、游戏治疗法、音乐治疗法、感觉统合法等。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理学如何系统化地对婴儿孤独症进行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