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漓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spectrumdisorder,ASD)是一类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的统称,其经典特征为不同程度的社交或沟通障碍、狭隘兴趣、重复刻板行为以及感知觉异常等,常起源于儿童早期。目前预估在美国ASD的发病率约为1/54,在我国6~12岁学龄儿童的发病率约为0.7%。
美国精神病协会在年公布了ASD的最新诊断标准,但是这一标准基本上局限于行为观察,缺少客观的诸如影像学或者分子学诊断标准,因此ASD在确诊方面就困难重重。更令人担忧的是,ASD症状不一,小到患者仅仅需要帮助,大到患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甚至具有攻击性等,在临床上并没有统一适用的药物。从致病原因来讲,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在都发挥了作用。在遗传方面,至少有个基因与之有关,但这些基因均只发挥很小的作用;环境方面包括饮食、感染等等。
近年来有多项研究发现ASD患者肠道微生物以及代谢物发生改变。年,加州理工学院的SarkisK.Mazmanian等在Cell上发表了文章MicrobiotaModulateBehavioralandPhysiologicalAbnormalitiesAssociatedwithNeurodevelopmentalDisorders,在小鼠中鉴定出了与ASD相关的几种肠道微生物代谢物,其中包括4-ethylphenylsulfate(4EPS)、p-cresolsulfate(pCS)、p-cresolglucuronide(pCG)、3-indoxylsulfate(3IS)、马尿酸等等;给正常小鼠注射4EPS可诱导其焦虑表型。那么反过来,如果减少或者拮抗ASD小鼠中的4EPS可否缓解其相关症状并且这一方法是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呢?
年2月14日,AxialTherapeutics公司的A.StewartCampbell和加州理工学院的SarkisK.Mazmanian合作在NatureMedicine上发表了文章Safetyandtargetengagementofanoralsmall-moleculesequestrantinadolescentswithautismspectrumdisorder:anopen-labelphase1b/2atrial,报道了青少年自闭谱系障碍口服小分子螯合剂AB-的1b/2a临床结果。
AB-也叫做AST-,是一种表面呈球形的碳吸附剂,可吸附简单酚类等毒素。口服AB-可进肠道吸附相关物质后直接排除,不会被机体吸收。作者利用小鼠实验证明了AB-可以吸附小鼠肠道内的4EPS,并且可以减轻4EPS诱导的焦虑表型。
随后作者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展开了开放标签的1b/2a临床试验,共招募了30名青少年ASD患者(29名男性,1名女性)。根据体重,受试者口服AB-剂量为:1-2周≤2.25g每天,3-4周≤4.5g每天,4-8周≤6g每天,之后随访4周,27名受试者达到了治疗终点,24名受试者完成了最后随访。
在整个试验期间,AB-表现出可靠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无严重副反应,轻度和中度副反应为腹痛和恶心。受试者尿液和血液中与ASD相关的肠道菌群代谢物如4EPS,pCG,pCS,3IS,HPHPA和HPAA水平均有显著下降。
研究人员利用fMRI对10名受试者与情感和认知相关的脑区如杏仁核、前扣带皮层等进行了扫描,发现杏仁核与前扣带皮层的前喙部偶联减少,而这两区域的高连通性与焦虑有关。通过文兰适应行为量表(VinelandAdaptiveBehaviorScales,VABS)评估受试者行为,也发现AB-可以改善受试者的核心ASD行为,并且可以减轻受试者焦虑和易怒。
总之,这一研究报道了青少年自闭谱系障碍口服药物AB-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披露了临床1b/2a开放标签试验结果。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