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重庆精准生物CD70国内首创靶点,在研产品C-4-29细胞制剂用于治疗≥18周岁患有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或晚期/转移性肾细胞癌(RCC)患者,适应症临床试验申请获得CDE的受理。截止目前,重庆精准生物已受理5项临床试验申请,获得4项临床默示许可。
IGC组委有幸于第五届中国国际免疫基因治疗论坛开幕前,邀请到重庆精准生物,首席科学家钱程教授做深度专访,钱教授提前向大家分享了CAR-T细胞治疗实体肿瘤领域的最新进展。
钱程,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科技部精准医学生物治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精准生物治疗技术质量研究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抗癌协会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钱程教授从事肿瘤基础、转化和临床试验研究工作近30年,主持完成国家级和国际合作课题30多项,发表SCI论文余篇,总影响因子超过。目前带领团队开展肿瘤免疫治疗产品开发和应用。
IGC组委:
您在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领域有着30余年的丰富经验,您如何看待目前的国内发展?国内今年迎来了首款细胞治疗产品的上市,您认为细胞治疗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钱程教授:
细胞治疗产业在国内的发展与国外的发展可谓是齐头并进,国内的成本优势、临床试验便利性优势都加速了国内细胞治疗产品的开发和革新。国内首个细胞治疗产品的获批是细胞治疗药物在国内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打通了从细胞治疗产品从研发到临床,从生产企业到监管机构的所有障碍,为后续的细胞治疗产品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样板。
接下来细胞治疗产业要继续解决患者可及性问题,解决复发的问题,解决副反应的问题,真正的让细胞产品从高风险产品变成低风险产品,可以医院使用,让更多的老百姓获益。
IGC组委:
您认为如今的细胞免疫治疗临床应用还存在哪些挑战?未来的治疗技术将会有哪些发展方向?
钱程教授:
目前细胞免疫治疗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1)成本问题,如何把价格降到大多数百姓可接受的水平;
■2)安全性问题,如何降低副反应,无安全性顾虑,让治疗应医院,解决医疗资质过于集中的问题;
■3)解决血液肿瘤复发的难题,虽然目前血液肿瘤疗效显著,但是部分患者最终还是要复发,如何分析复发原因,提出有效手段,解决这部分复发难题是血液肿瘤CAR-T接下需要突破的重点问题;
■4)实体肿瘤疗效问题,受限于肿瘤微环境,疗效有限。如何突破肿瘤微环境对CAR-T细胞功能的影响是实体肿瘤细胞治疗需要克服的重点;
■5)实体肿瘤的异质性强,单一靶点的治疗无法限制肿瘤的耐受和复发,如何解决单靶点治疗的耐药和复发也是实体肿瘤下一个突破口。
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
新的治疗靶点发掘
目前行业内已经出现了靶点的同质化现象,如何开发新的治疗靶点,比如靶向胞内抗原方向还有很多的技术需要解决;
多种治疗技术的联合应用
目前细胞治疗技术和其他治疗手段之间的互动还不够多,如何更好地结合放化疗,免疫治疗包括免疫检验点和肿瘤疫苗等,将会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患者可及性进一步提升
未来是否可以实现床旁治疗,相信是所有行业专家的一个目标。
IGC组委:
细胞免疫治疗面向实体肿瘤仍是研发的重点难点。靶点的选择密切关系到实体瘤的应用疗效,且目前有待开发的新靶点数量巨大。您认为在实体瘤新靶点选择和细胞治疗技术研发中最需要考量哪些问题?
钱程教授:
靶点的选择首先要看分类,如果指CAR-T识别的经典细胞膜表达的分子靶点,实际上可选择的靶点也并不多,行业内也普遍存在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当然目前行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实体瘤的疗效,所以这个现象表现的还不突出。如果是指肿瘤Neoantigen,那么可选的靶点数量确实会不少,但是目前针对该类靶点,需要TCR-T或者肿瘤疫苗技术,或者使用TCR-Like的CAR-T治疗技术,这个是也是目前行业内在努力攻关的方向。
在靶点选择方面,靶点的安全性是第一考量,优选肿瘤特异的抗原,包括靶分子在肿瘤中表达具有特异性,也可以是基因变体、抗原修饰等产生的特殊抗原表位。可选的细胞治疗技术包括CAR-T,TCR-T和TIL治疗等,每种技术有各自的优缺点,但是目前从国内申报的情况来看,CAR-T仍然是走在最前面的细胞治疗技术。
重庆精准目前主攻的方向也是CAR-T治疗技术,我们也是国内最早开展实体瘤CAR-T治疗临床研究的团队之一,经过多年的技术更新,我们目前已经开发完成了一项针对肿瘤微环境的实体瘤CAR-T技术,临床前研究显示在实体瘤疗效方面有显著的提升,目前正在IND提交阶段,相信很快可以和大家见面。
IGC组委:
由您领导的重庆成立肿瘤精准医学研究中心从成立以来,硕果累累。您能分享下,目前您和您的团队研究与转化的最新进展,以及未来将有哪些布局?
钱程教授:
肿瘤精准医学研究中心的定位是以“基础研究-转化应用-临床治疗”为主线,致力于癌症患者的精准治疗和个体化治疗。将肿瘤基础研究、肿瘤分子诊断、肿瘤精准预防和治疗三方面进行系统整合,形成临床治疗新技术从开发到应用的快速转化平台。
我们团队在肿瘤的发病机理方面做了很多基础研究工作,比如我们最新的一项研究成果,发现我们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