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延长使得一线员工倍感压力。该企业作业要求严格,员工生产岗位属于有*有害的危险工段,需在生产操作中严格遵守安全规范。
若因人为或意外触发安全事故,不仅员工的人身经济财产安全受到严重损害,企业的生产经营也会受到创伤。
每当本行业内出现危险事故,公司都会停产进行安全学习检查,但事故发生对亲历者或家属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对企业也会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
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本文使用职业紧张压力量表对H企业一线员工进行基本信息以及工作压力信息的广泛收集。
包括员工个人基本信息收集、员工应对职业本身、职业环境等方面的适应程度、压力现状和压力源的认识以及自身应对措施。
根据此次调查中“20-29岁”员工占调查总人数11.26%,“0-9岁”员工占调查总人数6.54%,“40-49岁”员工占调查总人数42.41%,“50岁及以上”员工占调查总人数7.79%。
被调查员工中40岁及以上员工有82.2%,说明该公司的年龄结构并不均衡,年龄增加的同时各项身体机能和器官都会逐步老化,适应力和抵抗力也会下降。
面对危险作业反应力和抗压力也不如从前。从婚姻状况来看,其中“已婚”员工占调查总人数72.25%,已婚员工不仅要面对工作上的压力和责任还要兼顾婚姻家庭中的角色。
在角色频繁转换的过程中也会带来冲突和矛盾,同时员工从事危险作业,随时都会有不可预知的风险冲向家庭。
“未婚”员工占调查总人数的27.75%,未婚员工独自在外工作,没有家庭和亲属的陪伴在心理上会缺乏安全感。
有21.47%的员工选择了“工作时间有时变动大”,有22.51%和27.2%的员工选择了“工作时间较长和经常变动大”。
根据调查笔者了解到,由于该公司生产任务量增加导致工作时间也从原定5小时增加至8小时。根据访谈信息,工作时长的变动导致员工上下班时间也有所改变。
包括早上四点半到岗或者凌晨两点下班,还有部分员工一星期都在上夜班,在白天还要兼顾家庭中的角色。
据此分析可知,企业员工已经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与基本生物钟不相符的状态。多数员工反映工作环境中噪音大和有难闻气味的问题。
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下会导致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难闻气味也会影响呼吸系统的运转。
导致个体生产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长时间的影响下亦会损害个体生理机能,引发不同种类疾病。同时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环境安全和原材料保存。
厂房需要常年保持高温干燥的环境,与普通人体内静电量对比,H企业员工体内静电堆积过多。
而根据医学表明,体内堆积过量静电虽不会直接对生命造成威胁,但也会对个体的生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对心脏功能脆弱的群体,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及诱发性早搏。
也会影响个体中枢神经系统,致使个体出现头晕、食欲不振、恍惚等症状,也有可能致使血液中碱性升高,血钙减少。
以及静电也会附着病菌和多种有害物质引起皮肤老化和炎症的出现等。
长此以往还容易引发不同的季节性疾病打破身体的生理性平衡,受访对象中有员工认为自从入职该企业后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精神性焦虑增加病理性焦虑是一种无特定原因的持续焦虑和威胁,属于主观疼痛或社会功能损害,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运动性不安。
而精神性焦虑属于病理性焦虑,对生活琐事过分担忧、对意外事件或无法控制的事件发生的恐惧,如,家庭疾病、儿童事故、工作失误等都会使精神性焦虑增加。
访谈对象在“是否感到压抑和焦虑”一题中,有超出一半的员工选择目前工作所带来压抑和焦虑,在“休息时是否还是回想工作”一题中。
只有29.2%的员工选择“不会想到”和“较少想到”,10.99%的员工选择“有时会想到”,21.47%的员工选择“较常想到”以及8.22%的员工选择“经常想到”。
公司产品来自不同生产线,对员工也有严格的实操和穿戴要求,因此所有车间装有摄像头,以随时查看员工生产作业和操作过程是否符合规章。
其中大部分员工反映在休息时间也会被工作占据一部分思维,难以彻底放松。
因为工作中出现细微的差池都可能造成难以预料的结果,所以在休息时间员工内心依旧会牵挂工作,长此以往会加重员工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
社交网络狭窄,通过调查发现,72.25%的员工都是已婚状态拥有自己的家庭,已婚员工需要在家庭和工作中平衡自己扮演的角色和任务。
而工作压力过大或者出现不可逆转的伤害时,会将负面情绪外泄到家庭中,使得家庭出现矛盾冲突,导致家庭成员交往紧张。
青年员工在部门中本身是边缘化存在,入职时间较短,工作经验没有老员工丰富,在生活风格方面又与前辈大相径庭,社交网络无形中受到挤压。
在生产过程中,员工都有主要任务和与他人相互配合的其他任务,但此过程中难免会有摩擦使得双方增加矛盾,传统职场中“和稀泥”式得过且过的交流方式最终会使得双方背道而驰。
研究表明当社交网络逐渐狭窄化,不经常参加社会活动或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密切的人际关系时可能会产生孤独感。
抗逆力降低,访谈对象在“我的工作有危险性”一题中有6.87%的员工选择“经常有”,10.47%的员工选择“较常有”以及15.71%的员工选择“有时有”。
在“如果我在工作中出了差错,会对他人造成严重后果”一题中有52.09%的员工选择“经常有”,17.02%的员工选择“较常有”。
12.57%的员工选择“有时有”,18.2%的员工选择“没有”和“很少有”。H企业近五年已发生两起安全事故,造成人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事故发生会对员工造成一定心理创伤,情节严重者可能会情绪崩溃。
同时员工也会担心和忧虑自身在生产作业中的安全是否得以保障,如果没有对员工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会使员工的抗逆力下降。
H企业员工职业压力源分析生产任务繁重,由于疫情和事故等因素导致企业任务有效生产的总时长缩短,现该企业工作时间调整为非朝九晚五的8小时制。
8小时内根据任务要求不中断地生产作业,且H企业对于一线员工规定6个工作日,工作时长共计48小时超过国家标准44个小时。
此外,通过访谈普遍反映近年来生产任务量增加,并且该企业试图建立自动化生产线,但由于工程量庞大工作内容复杂,在现阶段员工不仅要为生产付出劳动。
还要为生产线的转变进行不断调配,在这种需要高度集中精神情况下8个小时会增加员工身心负担,长此以往也会影响身心健康。
作业环境具有高危性,年至年近十年间,中国化工行业安全事故共发生起,事故发生共导致人遇难、48人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21人失联。
平均每年发生事故12.5起,平均每年有人因事故造成不同程度伤亡。
近几年最为大众熟知的是“8·15天津港”爆炸事件,此次事故中爆炸总能量约为吨TNT,这都是同行业发生的悲剧。
笔者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多次了解员工对作业环境和过程危险性的反馈,该企业近年也发生过几次因技术因素和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高达百万。
客观上生产作业的高危性和危险事故的发生都会导致员工在较长时期内精神高度紧张和负面情绪的滋生。即使没有发生事故危害,但生产过程中有*有害物质。
如,化学物品的粉尘颗粒在环境中永存,这类粉尘颗粒物吸入是难以从身体中代谢并对员工身体造成永久性的损伤。
任务分配不均,在工作场所中,组织不公是导致个人压力的最常见状况之一,也是反生产行为的重要诱因。
当个体在工作场所感受到不公正待遇时,员工会调整自身以改变心理不公正感,但这种调整通常通过采取反生产行为来实现。
H企业如今生产任务繁重已引起员工不满,若管理者任务分配不均,员工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随之而来。
从工资待遇来看,员工的工资与任务分配量并无直接关系,同时因为生产操作的高危性也决定了员工不会因任务分配不公而故意滋生事端,但也正因这种不公只能让员工自行背负。
对员工生理和心理都有负面影响,在负面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影响员工个体的状态和工作效果。
自我认同度低,马克思主义认为,考察人与世界的关系需要借助人类实践活动,并且在这个关系中有主客体两个哲学范畴:社会实践者即为主体,社会实践最终指向的对象称为客体。
因此H企业员工的自我身份构成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主体即员工作为自由人的个体,客体为员工的职业身份。
从员工个体来看,基层员工自我认同度低的原因在于认为个人能力无法适应上级的规定或者个人的性格无法在工作环境内更好地适应。
从员工的职业身份来看,企业作为员工实践活动最终指向的对象同样需要负责任,包括现有机制中员工的工资与工作量及危险程度的不适配性。
晋升空间的有限性,职业激励制度的不完善等。从这两方面来看,是由于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不和谐因素导致员工自我认同度低。
不良情绪宣泄渠道缺少福克斯、米勒和斯佩克特等在挫折-攻击假说和归因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压力-情绪模型,该模型解释个体在工作中遭受挫折后情绪反应、认知过程的演变和反生产行为的关联。
反生产行为衍生过程有三个部分:工作过程压力事件对个体的冲击,压力事件冲击后个体产生的负面情绪,负面情绪最后导致反生产行为的出现。
反生产行为的出现最初来源于工作中的压力情境,压力情境是引起负面情绪的重要条件。
从企业层面来看,H企业没有专业的企业社会工作者驻入,虽然有工会在员工和企业之间起调和作用,但企业工会并不能及时主动发现员工的不良情绪问题并提供帮助。
换言之当工会出面干预某些行为时,该行为已经成为一种不能忽视或短时间内不可调和的矛盾,从员工层面来看,员工个体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有不良情绪。
自身对不良情绪认知不够清晰和重视,自然就缺少不良情绪宣泄的渠道。
在访谈中员工反映企业在活动安排上过于注重形式而不是内容和效果,如,请专家参与企业线上心理讲座,要求员工在同一时间内拍线上参会照片证明员工“认真参会”。
并不注重心理的讲座内容及现实意义。企业邀请专家参与讲座的出发点是正确的,但过于注重形式的表达会让员工产生与企业初衷相反的困扰。
因此企业应该综合员工的意见想法考虑真正适合员工个体的活动。综上,员工缺乏不良情绪的宣泄渠道是企业和员工双方原因共同造成的。
结语总的来说,笔者通过资料收集,了解了H企业的基本资料以及企业员工的基本情况,并且通过职业紧张压力量表的评估,发现了企业员工目前面临的压力困境和导致压力现状的压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