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盗用必究
抑郁症是一种易复发的情感性障碍,终身患病率可高达17.1%[1]。抑郁症给患者及其家人、朋友和周围人带来苦恼、社交受损和痛苦,最严重时可引致自杀,据估计每年因抑郁自杀的死亡人数高达万人(WHO,)。临床上,抑郁症的治疗分为三个阶段:紧急治疗期、持续期和保持期。虽然医生给抑郁症患者提供了抗抑郁药物、手术、心理疗法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是对于中重度抑郁症患者来说,抗抑郁药物是一切治疗的基础。
抑郁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现状
国内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差者占61.7%,70%以上的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2]。服药不依从是临床医生在治疗抑郁症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抑郁症复发、更大的身体和心理功能障碍、更大的自杀风险及再次住院的主要原因。
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初级护理抑郁症患者中,超过2/3的患者有复发史,超过1/3的患者在首次治疗后的第2年出现了复发,抑郁症患者的复发率在40%以上。与不持续的服药治疗相比,持续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可以降低70%的复发率。由此可见,抑郁症患者往往需要较长时间药物治疗来防止复发,而抑郁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与患者的康复及社会适应有明显的相关,提高服药依从性可以显著改善抑郁症状、减少复发率、降低疾病负担。
那面对不愿意服药的抑郁症患者,又该如何是好呢?
患者钟某(男性,26岁)于年读书期间无明显诱因出现:睡眠差,入睡困难,情绪低落,不开心,对学习和生活提不起兴趣,孤僻、懒散,当时诊断为“抑郁症”,给予药物治疗,当时家属未认同,未配合服药。
年患者病情加重,睡眠差,情绪低落,说活着没有意义;非血亲妄想,说父母不是亲生父母,对家人漠不关心;行为异常,多次无故离家出走,自言自语、自笑;头晕、心慌、乏力,反应迟钝,不愿意吃饭,体重减轻;对家人漠不关心,不愿与人接触及交流,生活被动,孤僻、懒散。再次就诊诊断为“抑郁症”,住院给予药物治疗,患者病情缓解后出院,出院后自行停药,症状反复发作加重,曾2次尝试自杀,后被救回。今家属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我院,门诊拟“复发性抑郁障碍”收入院。
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情绪日趋平稳,能与医护人员和父母进行正常交流,对话间可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术前的情绪低落、非血亲妄想、怪异行为等症状消失了,周身不适的情况缓解了,食欲也恢复了大半,确保一日三餐的进食,说明抑郁状态已通过手术获得改善。
其实,抑郁症并没有那么可怕,它是一种可以被“临床治愈”的脑部疾病。轻度抑郁症患者可以通过心理、药物来控制精神症状,恢复正常状态,而这些治疗对近30%的患者无效,称为“难治性抑郁症”,可寻求手术治疗方法。
第五代脑立体定向下微创神经调控术是基于递质分泌学说与边缘系统情感环路学说,通过DTI、MRI、CT等影像医学检查,将数据输入到手术计划系统中,进行三维重建,再由手术计划系统定位神经调控靶点,规划手术方案和路径,引导手术医生进行微创神经靶点定位。在手术全麻情况下,在患者前额部两侧切2个3厘米切口,做2个骨孔,直径1厘米,将2毫米的射频针按定位坐标送至相应核团,进行射频治疗。整个过程出血就10毫升左右,不需要输血。该手术结合现代先进影像技术以及手术计划系统,实现靶点可视化,精确定位,具有侵袭性小、副作用少且症状控制理想等优点,术后伤口愈合快、创伤面积小,大大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出现。
最后,希望患者对待它就应该像对待普通疾病一样,积极寻求医生救治,遵从医嘱进行治疗。同时,亲友的理解与关心也是抑郁症患者康复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更多关于焦虑、抑郁的内容,我将于今晚19点在多个平台进行直播科普,若有兴趣了解的患者及家属,可手机百度搜索“吴景文医生”、今日头条搜索“吴景文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