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少数派说(shaoshupaishuo)
从重男轻女的家庭之伤:看残障子女面临的情感忽略
文/李李娜
最近,一部高分国产家庭剧《都挺好》大火。
这部爆款剧一经播出,便引发全民热议。剧中最令人心疼的角色,莫过于*饰演的苏家小女儿:苏明玉。
苏明玉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母亲偏心两个哥哥,性格强势,从不考虑女儿的感受,父亲胆小怕事,每当女儿求助就躲起来。
图片:苏明玉(*饰)在这样的家庭里,苏明玉的成长遭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对待,我们能够想象,她的许多情感需求都被家人忽略了。
情感忽略,这个现象对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我们或多或少都体验过被人忽略的状态。
同样,这也是许多残障人士会面临的问题。
作为残障者,你是否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
当你向家人表达需求的时候,他们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借口忽略你的需求,却可以顺理成章地满足其他非残障家庭成员的同样需求。
你是否会觉得,当你向朋友或者其他人说起你的困境的时候,他们只会对你说:“想开点吧,其实家人对你已经挺好了,别要求太高。”
当你遇到上述情况,你会觉得自己的感受不重要,自己心里想的什么,在意什么,关心什么,都无人问津,感到似乎有一堵透明的墙,立在了你和交流的对象之间,使你们无法真正地触碰到对方。
也许,这就是你遇到了情感忽略。
图片:童年情感忽略自查问卷,点击图片情感忽略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都非常普遍。可能存在于任何一种关系中。
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它的发生也许很隐蔽,不易被察觉,但却给我们带来了难以言说的痛苦。
情感忽略更多的发生在我们生活的点滴里。它经常存在于亲近的、亲密的关系里:在这样的关系中,人们更多的暴露关于自己的情绪,也会对其他人有更多的期待。
图片:苏家合影,苏明玉像外人一样拘谨一、发生在残障者身上的情感忽略
01
别人家是重男轻女
我们家是“重不残轻残”
对于家里有残障孩子的多子女家庭,残障孩子可能更容易遭受到家人忽视。
在电影《我的左脚》中,男主角的童年期都躺在阁楼里,除了得到一些基本的身体照料,家人将他放在一旁,对他也没有什么情感上的交流,好像他是另一个世界的人。
当其他孩子上学,被父母给予殷切的希望,男主角却只能看着兄弟们学习的内容暗暗努力,家人仿佛将他放置于一座孤岛,没有人在意他生存以外的其他需求。
这是存在于残障家庭的很普遍的状况,家人会将残疾的家庭成员看做一个只需要饲养的动物,而忽略了其作为人的部分。
图片:电影《我的左脚》海报。男主人公还有另一种情况是,家人对残障的家属有一定的关心,却对非残障的家人更加偏爱,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这就使得残障子女看似能够生存下去,但是相比之下,这种不平等的忽视也令他们感觉到自己是不重要的,自己很糟糕,提出什么意见都无所谓。
家长倾向于给残障孩子更低的期望,对于非残障的孩子望子*,望女成凤的想法,在残障孩子身上则变为了活着就好,找个人照顾,不要有太多非分之想。
看见残障子女吃饱穿暖,便觉得一切“都挺好”,而自动忽略了残障子女更高层次的需要
例如,家人希望身体健全的子女能够升入更好的学校,却觉得没必要把更多的教育资源给予聪慧的残障孩子,认为他们即使读出来了,由于身体所限,也不会有太大发展,因而忽视了残障子女想要追求自身梦想、实现人生价值的需求。
图片:在升学问题上,苏母对待苏明玉和图片:在升学问题上,苏母对待苏明玉和图片:在升学问题上,苏母对待苏明玉和02
被重视的身体
被忽视的心灵
还有一类经常发生在残障者身上的情感忽略是:家人对残障孩子非常重视,对他们的身体情况十分关心,也很紧张孩子是否会遇到危险,会给孩子过度的保护,但相比其他非残障的家庭成员,亲人们经常对残障家庭成员的内心世界视而不见。
这集中表现为:过度地保护残障家庭成员,而忽视他们的成长需求,比如孩子需要出行,需要伙伴,需要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家长可能会因为残障因素,觉得让孩子出去玩耍太过危险了,或者认为残障孩子外出与人接触,他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从而让残障孩子的心灵受到打击,也让自己没有面子。
图片:低垂眉眼的苏明玉家人们对残障子女的身体过度紧张,过度关心,以至于无法真正看到除去身体状况或者衣食住行之外的情感需求。
比如,家长可能过于注重康复的过程,而忽略了康复中残障子女的心理需求,子女也许会因此感到不适,感到这样的康复治疗不是自己想要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能会忽略给予子女必要的心理适应,社会功能等方面的恢复与建设,或者过度要求残障子女要强,而忽视了他们也有脆弱的一面。
图片:含着泪的苏明玉03
未被看到的内在体验
和很多非残障者一样,残障人士也会遭遇内在情绪体验被忽略。
现在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更多地被物化为了没有感情的机器,如果表现出自己的脆弱,也许会被他人定义为矫情,人们渐渐不愿意去面对自身的脆弱,也不想让别人的负面情绪影响到自己。
这就造成了人们无法去走近他人的脆弱,无法体会他人的情绪状态,也无法给受伤的家人以情绪上的支持和安慰。
比如,当一名残障人士在讲述人们对他的歧视时,家人或者朋友会认为这是残障者过于敏感,过于玻璃心,他们会以一种局外人的视角看待残障者对于歧视的感受,而无法设身处地思考他究竟经历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