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材将同性恋归为心理障碍,我认为是正确的,合理的,应该提倡的。
婚姻是以爱情为基础的,我们不反对形式的多元化,有了爱情才能天长地久。但我们并不提倡。
存在就是合理的。年龄不是问题,身高不是距离,何况同性乎!只要能彼此满足个人的需求,身心愉悦,无可厚非!至于老夫少妻,少夫老妻,丁克族,独身主义,那是个人对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理解,我们不能强求,更无权指责,那是个人的选择。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双胞胎都有各自的品味,好恶,用自己的道德标准,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去要求别人,这本身就是以己度人的病态。歧视同性恋者更是偏见,保守,狭隘,自私的表现。
学校是什么地方?教书育人。把同性恋归为心理障碍,是为了进行正确的引导,发掘形成的条件和诱因,是为了让社会,注意到这种现象,避免形成这种“另类”的心理基础,学生们有了相关的知识,也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潜意识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同性恋情结,这就和“恋母情结”,“恋父情结”一样。或许没有被你发现,或许没有被强化,你就轻松地度过了那段心理期,年龄段。没有进一步的再发展。
我不相信,遇到英俊潇洒的帅哥,你不多看两眼;我不相信,你的老婆遇到靓丽的美女,不注目一下;我不相信,你没有看到过两个小女孩手拉着手一起逛街;我不相信,你没见到过两个“铁哥们”钻进一个被窝。实际上,这些都是同性恋情结的一时心里萌动。
我们虽然理解,但并不等于支持,提倡。并不希望这种现象合理化,大众化,变成普遍现象,成为主流。更不能让它,成为某些人“伤风败俗”,颠覆人伦,关系混乱的理由;成为某些人逃避责任,自私,无担当的借口。
否则,人人只图自己快活,地球还在,宇宙还在运行,但人类消失了。只剩下了没有灵*的“动物”。
谁愿意受到舆论的压力,另眼的看待,背后的议论和冷嘲热讽。每一个同性恋者,都有过不为人知的痛苦经历,可能是家庭,也可能是环境“造就”了他们。使他们由抗争,变成了适应,最后形成了习惯,他们也是身不由己,也是受害者呀!
同性恋者们,在夹缝中生存,也是命运使然,也是一言难尽呀!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同情,理解和关爱。他能让他们受到二次伤害。我们应该抛弃那些陈旧,迂腐的旧观念,更加开放,更加包容。
拿出你的善良,同理心,让他们很好地融合在社会大家庭之中,真诚的祝福他们!
教育的目的,不是回避问题,制造矛盾,而是澄清人们的认识,并加以正确,理性的疏导。这就是把同性恋列入大学教材心理障碍的真正原因。
共青团中央#五四精神传承有我##头条知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