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的小伙小林(化名)近日感觉全身都不舒服,还说不出具体病症,脾气大、没耐心,有时胸闷气短,睡眠不好,黑白颠倒,因此非常郁闷。在朋友引荐下,来到医院心理门诊咨询,结果竟然是疫情期间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后遗症”。
医院心理门诊主任巴宇辰接诊了小林,经了解,这位年轻的患者近几个月入睡困难逐渐加重,逐渐已经几乎整夜不睡了,觉得非常痛苦。在今年年初开始的疫情期间,因不用上班,他每日宅在家里,每天玩游戏到深夜,早晨起床也越来越晚,饮食自然也没有规律。因与家人作息时间的差别,本就没有多少时间交流,如今陷入“零交流”状态,其实自己还想主动交流,但心焦又没有耐心,整个人处于凌乱状态。
与患者深入交流并进行了相关测评后,巴宇辰发现患者对疫情本身并无明显的紧张担忧,但其生活模式却明显受到疫情影响,却没有去良好适应疫情下的生活状态,导致自己出现如今的适应障碍合并睡眠节律紊乱(睡眠时间后移),从而带来一系列躯体不适和情绪问题。
经过沟通,小林知晓了自身状态原因,恍然大悟。巴宇辰建议,首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来进行调整,必要的话再考虑药物治疗。
巴宇辰提醒,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每个人带来的除了疫情本身引起的紧张担忧等应激表现外,对大家的日常生活模式和作息时间的调整也带来了极大挑战。大家既要做好疫情的防护工作,同时更要去调整和计划自己在常态化疫情下该如何去生活,科学起居、规律饮食,保持健康乐观的生活状态。
作者:巴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