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热门话题。
25岁一事无成,该怎样走出这失败的人生?
有知友评论:无房无车,存款不足五万;工作常换,经验不足,吐槽满贯……
这个答案,像极了大多数人的25岁。
工作两三年,拿着不高不低的薪水。看着其他人事业有成,叹息着自己干的活,憧憬着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他那样的人。
走在大街上,看到打打闹闹的小情侣,骂一声幼稚的同时,突然发现自己好像也老大不小了,羡慕又焦虑。
不满当下,却好像没有目标,也没有动力。像热锅上的蚂蚁,惊恐又迷茫。
我曾经问过公司的几个年轻人,什么是一事无成,得到的答案是这样的:
25岁,没谈过一次恋爱,有一份不喜欢的工作,没房没车,还负债,毕业一年多,工作飘忽不定。
27岁,与同事关系不好,公司氛围压抑;找不到对象又总被催婚。
30岁,毕业后回小县城过了6年安逸生活,后悔当初没有继续考研,在小县城里慢慢失去自己,意志磨没了。
张口闭口就是:我太难了。
可是谁的25岁不是这样呢?
看过一个很走心的视频:
台湾基金会,找来各行业的企业主、高管,对几份匿名的简历进行评价。
这几份简历无一例外都被嫌弃了。
然而:
第一份来自导演李安。
第二份是世界面包冠*师傅吴宝春。
而最后一份则是来自他们身边的人。
连他们自己都诧异了,怎么可能是他?
你看:大多数人的25岁+,也可以是一事无成,一无所有的。
李安33岁之前也没有什么正式工作,但却不妨碍他拍出《卧虎藏龙》、《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佳作,获得两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村上春树29岁才开始写作,连续35年早上4点半起床,晚上九点睡觉,雷打不动,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奥巴马55岁就退休,川普70岁才开始当总统。
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和需要去走的路,没有谁的人生是完全一样的,也没有谁的进度能完全相同。
25岁,一无所有,其实也没那么可怕。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研究:
一个人没出息有九大根源:犹豫不决、拖延、三分钟热度、害怕拒绝、自我设限、逃避现实、总找借口、恐惧、拒绝学习。
一个25岁的网友曾经分析自己的一事无成,很贴切:
知道要好好工作,努力挣钱,可总是三分钟热度,还爱拖延,好不容易有了动力,没过几天就又没了,每天浑浑噩噩的日子就是真实的写照了。
三分钟热度,找借口,不学习,是大多数一事无成的年轻人的通病。
拿起一本书,随手翻了几页,放下了,又拿起手机,刷剧看微博,哪个明星又离婚了。
要运动健身,可坚持了没几天,就觉得运动好累,放弃吧。
想学PS,学了没几天,我不是这块料,算了吧
那个参加两次中考,三次高考,高考数学只考了1分,申请了10次哈佛被拒,找工作被拒了30次的人,想必大家都知道。
就是这样一个不服输不放弃的人,35岁的时候创立了阿里巴巴。
马云说:那时候没人相信我会成功,但是我相信有事情在等着我,我需要努力去证明我自己。
于是,你就懂了,一事无成的背后,是一个个动听的借口。
迷茫,很多时候只是在逃避努力。
一事无成,该如何改变命运?
走出舒适区,拒绝自我设限每个人内心都惧怕未知,但永远躺在舒适区,就不可能成长。
去年,有一位74岁的广西奶奶,红遍网络。
这位奶奶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文凭,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已经会讲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韩语等11门外语,大部分都可以进行简单地交流。
21年前,53岁的奶奶以种地、在阳朔月亮山下卖水为生。
在与外国游客交往的过程中,奶奶自学起了英语。
年过50,从未接触过英语书本,奶奶就靠着一份坚持,不断地跟外国游客交流,口语越来越好,慕名前来找她做导游的外国游客也越来越多。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跳蚤原理,说的是,跳蚤的跳跃能力是非凡的,它能跳的高度一般可以达到身长的倍。但如果你把跳蚤放在一个杯子里,盖上杯盖,跳蚤只能跳起来撞到盖子。过了一段时间,即使拿掉杯盖,发现跳蚤再怎么跳也只有杯盖这么高。
跳蚤在无形中已经慢慢适应了自己的跳跃高度,即便阻碍它的障碍物已不复存在,它也无法再跳上新的高度了。
生活中,大多数人又何尝不是过着跳蚤人生。
敢于尝试,人生才有改变的可能。人生最宝贵的,不是财富,不是权力,不是名气,是你走过的路。
制定目标和计划有人说:没有目标的人生叫折腾,有目标的人生叫奔腾。
曾经看过*的一个专访,听她说起自己的10年目标:我希望十年后的自己成为最好的女演员,同时可以发行一张属于自己的专辑。
想象着十年后,28岁,自己已经是一个红透半边天的大明星,同时出了一张专辑。
那么27岁的时候,除了接拍各种名导演的戏以外,一定还要有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可以拿给很多很多的唱片公司听。
25岁的时候,在演艺事业上就要不断进行学习和思考。另外在音乐方面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开始录音了。
23岁就必须接受各种培训和训练,包括音乐上和肢体上的。
20岁的时候就要开始作曲,作词。在演戏方面就要接拍大一点的角色了。
10年后,她真的做到了。
这就是有目标的人生,它会驱动着你朝着自己的梦想,靠近一点,再靠近一点。
当我们找到目标后,要学会制定计划:
思考下,三年后、五年后、十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样?往前推,每一年完成什么目标。像剥洋葱一样,将每年的大目标进行拆解,具体到每一天要做什么。做自己的监督者:严格按计划执行,每周、每月定期复盘。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人的很多痛苦,都是源于错误的比较。
TED演讲《别让任何人打乱你的人生节奏》里有一段话很触动我:
有的人21岁毕业,到27岁才找到满意的工作;
有的人25岁才毕业,但马上就找到了工作;
有的人没上过大学,却在16岁就找到热爱的事情;
有的人大学毕业后找到好工作,赚很多钱,却过得不开心;
有的人结了婚,却等了10年才要孩子;
有的人有了孩子,却还是单身。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节奏,我们不必按照别人的剧本度过一生。
所以,比起急着追求别人眼中的成功,我们或许应该学习重新定义失败,
杨澜曾经说过:二十岁是投资和储蓄的时候,要养足未来的资本。魅力的三十,不会从天而降,如果之前的29年不够努力,那么过了30岁也不会有奇迹出现。
20多岁,正是成长的关键时刻,真没必要过早给自己贴上一事无成的标签,只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找到自己的节奏,失败从不是比谁混得不好,而是你从没尝试过让人生更精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