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障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神经营养学视角下的儿童抽动障碍 [复制链接]

1#

对于儿童抽动障碍,目前世界公认的无医学治疗方案(NoCure)。《美国神

经精神疾病指南》()把妥瑞症(抽动障碍)界定为神经发育障碍(Neuro-developmentalDisorder)。基于抽动的发育属性,美国、以色列、西班牙、英国等研究人员从儿童营养代谢、系统发育入手对儿童抽动障碍进行干预研究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在国内,医院神经营养科(临床营养科)李振水主任在从事该领域研究,为神经营养学视角下的抽动干预开创国内先河。现将主要观点总结如下(以下观点均来自其公开发表):

一、儿童抽动症是“症”不是“病”

儿童抽动症,又称妥瑞氏综合征(Tourette),症状开始于儿童期,但近年来呈现

了明显的低龄化趋势。病程中儿童抽动症状反复变化,时轻时重,时有时无,病程后期(青春期后)症状随发育的行进有明显自行缓解趋势,大多数患儿成年后症状轻微或消失。以上特点说明儿童抽动症与儿童身心发育密切相关。鉴于儿童抽动症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而神经系统的异常反应,因此我们将其界定为儿童神经发育障碍(NeurodevelopmentalDisorder)。

就儿童抽动症病因而言,很多家长可能听医生说过抽动症病因综合,来自遗传、免疫、饮食、环境和教养方式等因素均综合影响儿童抽动症状。临床中,对患儿进行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时,并未发现该疾病与某种特定的器质性改变相关。因此,对儿童抽动症的界定是“症”不是“病”。因抽动症为非器质性疾病且病因综合,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治疗方案。基于此,应该主张对儿童抽动症应“对症干预”而不是“对病治疗”。

“对症干预”和“对病治疗”最显著的差别是“对症干预”的全面性。简言之,“对症干预”是从各个方面分析儿童抽动的可能原因,采取全方位、多手段的方法降低抽动的可能性。干预目的是将儿童抽动症状控制在不影响儿童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待儿童身体发育完善症状自行缓解。干预手段主要有饮食干预、神经营养干预、运动干预、情绪干预、药物干预等。一般临床中用于儿童抽动症干预的药物(可乐定、硫必利、氟哌啶醇、阿立哌唑等)为抗精神病药物,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儿童抽动症状,但并不能治疗疾病,且存在不良反应风险。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多集中在儿童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嗜睡、肠胃不适等。因此,抽动轻症儿童,药物治疗不是第一方案。而对于抽动重症儿童,服用药物时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科学合理用药,避免不当用药对儿童精神和神经系统的损伤。

二、如何诊断儿童抽动症

儿童抽动症近年来高发且低龄化现象明显,成为儿童发育中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

很多细心的家长发现了儿童不自主眨眼睛、清嗓子、点头、摇头、甩胳膊等等症状,怀疑儿童出现了抽动症状。

儿童抽动症怎么诊断?不同于其他以医学检查结果作为主要参考的疾病,儿童抽动症主要的诊断依据是儿童的症状。医生会根据儿童的抽动症状、频率、幅度和持续时间,判断儿童是否存在一过性抽动的可能,还是已经成为慢性抽动。一般抽动时间超过一年,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为慢性抽动,但这并不是*金标准,抽动有其不确定性。我们通过症状可以初步判定患儿存在抽动障碍,而进行一定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是为了判断可能的致病因素。我们不建议对抽动儿童过度检查。

针对儿童抽动症可能的病因,以下检查可供参考:

1、ASO检测(必检项目)。大量研究表明感染对儿童抽动症状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因此ASO检测有存在必要。

2、过敏及食物不耐受检查(必检项目)。大量抽动儿童存在长期过敏反应:湿疹、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等。因此,找到过敏原,控制过敏,避免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是缓解抽动的有效做法。

3、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检查(必检项目)。抽动症作为一种发育障碍,与儿童营养的摄入及代谢有直接关系。获取抽动儿童的营养指标是神经营养干预的重要参考标准,但目前受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身体分布不均衡和检测方法的局限,检测结果的参考性较低。

4、脑电图(选检项目)。临床中,医生根据患儿症状考虑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抽动的可能性。一般单纯性抽动儿童脑电图与普通儿童无异。

5、MTHFR基因检测。该检测应视为必检项目。国外相关研究提示,有些基因缺陷,尤其是MTHFR的基因缺陷可造成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此类缺陷虽无法逆转,但可以弥补。但目前该检测开展较少,患儿不易获得。

6、医生认为有必要的其他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三、儿童抽动症的危害

儿童抽动症常伴发其他神经、精神、行为或发育障碍,如多动症(ADHD)、

违力对抗(ODD)、焦虑(Anxiety)、孤独谱系障碍(ASD)、强迫症(OCD)等问题。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抽动症与某种器质性病变相关,因此从疾病对儿童的身心影响看,儿童抽动症对身体影响不显著,而主要不良影响表现在心理影响。

一般轻症患儿在发病伊始对自己的症状并没有明确的意识,主张家长做到三

不:不提示、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