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从中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同学们还是处在一个不很成熟的过渡阶段。
由于人的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使涉世不深的年轻中学生与环境不能经常地保持良好的适应状态,因而产生种种心理挫折与心理冲突,如果处置不当,便可能出现一些不正常的行为。
这种不正常的行为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或者叫做心理障碍。也有的叫心理异常、心理变态、心理失衡。意思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略有程度不同而已。
青年人的正常健康心理和异常的不健全心理,都是一定社会环境影响的反映。前者是一种积极的适应,人同环境的关系是协调的,和谐的,后者则是消极的适应,是人对环境的不正常的适应方式。下面以家庭和学校环境来说明。
家庭是同学们生活的主要环境。中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但对家庭还有很大的依赖性。如果有的同学长期生活在不正常的家庭关系中,就会造成心理上过多的矛盾冲突,发生心理异常的可能性就大。
据调查,下列家庭环境是容易引起心理障碍的:
①家庭自然结构残缺不全,如父母双亡,父母离婚或分居,父母再婚等。在这种家庭环境里生活的青少年,正当的物质和心理需要满足的机会少,受挫折的机会多,容易造成消极适应行为。
②家庭气氛不正常,如父母之间常吵架或父母心理不健康,或家长与子女间及家庭其他成员间关系不和谐,经常处于冷漠和矛盾冲突之中。这种不正常的家庭人际气氛,容易养成异常人格,造成青少年对社会关系的不适应。
③家长的教育方式不正确,如对子女或命令、训斥,或溺爱、放纵、过分保护,或冷漠、厌烦、不管不问等等,都可能造成年轻人的心理异常。
有人以为,心理障碍只有在一部分差生中才会出现,这是不确切的。其实在优生当中也常常出现心理障碍。而一旦出现,往往更复杂,更难于排除。
有这么一桩真实的事:北京一个重点中学的优秀生、全国计算机比赛二等奖获得者,一个天资聪额、争胜好强的男高中生一天突然宣布再也不想读书,再也不愿高考了,抱着一把吉他在床上自得其乐,或四处游荡,逃学旷课。于是,父母不得不把他送进精神病院。
因为这孩子从小跟爷爷长大,这个孩子的爷爷、一位老科学家万分惋惜地说:我这孩子聪明到极点,各科成绩都很好,学校认为他考清华北大没问题。
他自己说,什么专业我都喜欢,哪个取分最高我考哪个。他是连玩带学,书法、绘画、打球、健美、计算机、外语都行。很多大人不懂的东西他也能理解。他给自己定了严格的作息制度,生活很规律,学习很自觉,读到高三却出现了这么个病。
毛病出在哪里呢?这位伤心的老科学家一次又一次地回忆,想起两件事来,可能这就是导致他孙子发病的诱因。老人说:“他有个好朋友,人没他聪明,考高中时没他考得好,没进重点,可是上到高三时被保送进了北大,可能对他有刺激。
还有一个更大的刺激,是他班上一个女生,回回考试得第一,他很不服气,说女生就会死读书,我连玩带学也不比他差,下回预考我非考过她!预考第一名就有资格保送。
结果考下来那个女同学还是比他多4分,名列第一,被保送到北大。我劝他别计较这事,他立刻制止我往下说。没多久,他就出症状了。”
总之,这个事例说明,学校激烈的竞争环境也可能使那些只能胜不能败,或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学习上的优秀造成不胜负荷的心理压力,而最终导致心理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