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障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孩子出现社交障碍,可能是阿斯伯格综合征, [复制链接]

1#

本文为作者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社交能力需要从小锻炼,孩子们在和伙伴玩耍的时候表现如何,其实就可以看出他们在社交方面的一些“天赋”。自闭症一直以来被家长们视为大敌,生怕自己的孩子有这方面的问题,这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与人交往等都会带来极大的障碍。

科学家们对自闭症早有研究,而作为自闭症中的亚型病征,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患病率要比其他自闭症来的更高,而相同的点在于,患病者在社交沟通方面和其他类型自闭症患者一样会有不同程度缺陷。

亮亮就是被确诊为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学生,尽管学习不错平日里的表现尚可,但是亮亮却始终难以融入校园生活,不遵守纪律,最终因为各种问题连续遭到11所学校勒令退学。无法重返校园正常学习生活的他急需治疗来改善自闭症的状况。

阿斯伯格综合征

对自闭症的研究发展至今,阿斯伯格综合征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鲜词汇,这个被一些人称为天才病的病征曾出现在不少世界名人身上。

根据研究,如牛顿爱因斯坦等都有可能患有此病。因为“天才病”这一称呼,不少家长对孩子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都不以为意甚至有些小期待,而类似的看法会让孩子错过了早期的培养和引导,从而加重自闭症的情况。

阿斯伯格综合征在新生儿的发病率是0.7%、婴幼儿期是1%―1.2%,相比之下婴幼儿时期的患病率更高,所以这类病征并非全是先天导致。

那么具体的,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病因又有哪些呢?

1.脑伤

产妇在怀孕期间如果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如窘迫性流产等会造成胎中婴儿的大脑发育不健全,另外早产、新生儿脑伤、婴儿感染、脑膜炎等都会造成脑部伤害,这些都有可能成为阿斯伯格综合征的诱因。

2.环境和信息污染

认知中阿斯伯格综合征被称为是“现代病”的一种,造成儿童患病的原因之一可能在于环境和信息污染。当潜意识里对信息排斥和对人际交流感到厌倦,这类情况有可能影响到下一代。

3.免疫功能异常

免疫功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婴幼儿免疫功能缺陷会出现许多的问题,当婴幼儿处于免疫缺失状态,体内具有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抵抗力也会随之下降。据研究,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患病者自身免疫力普遍比同龄的正常儿童要低下,体质表现较差。

4.紧张的家庭氛围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患病率居高不下,和家庭因素不无关系,家长忙于工作,缺少时间陪伴孩子,对孩子缺乏耐心、表现急躁等都可能成为诱因,这些情绪影响到孩子会让他们对社交产生负面的看法。

5.神经递质因素

神经递质和儿童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阿斯伯格综合征患病者而言,中枢神经中的5羟色胺和多巴胺活性不高。异常的神经递质表现会让患病婴幼儿无法正常和周围人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另外病情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语言障碍,在与人交流的时候极力和对方错开目光,放在家长眼中“不自信”的表现可能就是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征兆。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表现症状

阿斯伯格综合征作为自闭症的一种,在临床表现上也大多与“孤独”挂钩,交往障碍,感情上的缺失,语言单调等都是病征伴随表现。

1、社交缺陷,情感认知迟钝

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并非不愿与人交流,而是他们在情感认知上比常人迟缓,在待人接物上无法做好。

察言观色、人情世故等对这类患病者而言都是老大难的问题,对交往的概念他们会以一种近乎公式化的方式来理解,刻板的相处模式,公式化的行为往往不适应于实际交往,认知上的偏差会让他们显得有些“与众不同”,从而慢慢地从正常的社交圈中被分化开来。

2.语言障碍,交流更像是信息交换

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在语言交流上存在巨大问题,虽然不像孤独症患者一样只有只言片语的单调,但是不合时宜的情况时常出现。

在这类患者的观念中,交流更多地以自我为中心,故而不合时宜,自说自话的情况时有发生。

对外表现上语言的表达缺乏交互性,无法明确话题下的交流,患者更多地会把内心的想法和需求抒发而不顾及其他人,独白式的话语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疏离感也多是由此而来的。

3.运动发育延缓,动作笨拙

根据对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的表现观察,患者的运动技能发展要比同龄人落后一截,比如接球、学骑自行车等都要后人一步。

肢体表现不够灵活,协调能力弱,给家长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孩子在运动方面的“天赋”稍显欠缺,当然通过后天的训练在运动发育上的迟缓可以得到弥补。

4.局限又独特的兴趣

对局限的兴趣拥有极大的热情,一些看似不同寻常的领域对于一些患者而言拥有极大的吸引力,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他们更容易投入。

经过不断的学习、高度集中的专注以及高涨的热情,这些寻常人不具备的优势可能会让他们在这些领域获得非凡的成就,而这,也是阿斯伯格综合征被称为“天才病”的原因之一。

阿斯伯格综合征是否拥有天才基因?

不可否认的,纵观过去确实有不少名人患有这类病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阿斯伯格综合征就是所谓的是天才病,实际上,大部分患者的智商都处于正常范畴。

当然和多动症相比,阿斯伯格综合征患儿的智商分布要更极端一些,即智商偏高或偏低的比例更高,当然所谓的比例偏高也只是相较而言,实际上也仅仅只有少数人存在这类极端情况。

高功能自闭症vs阿斯伯格征的区别

高功能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病症是两个容易混淆的诊断结果,虽然在13年的时候,DSM-5(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就将阿斯伯格纳入了自闭症谱系障碍中,但是关于自闭症的不同程度亦或是阿斯伯格的判断仍然需要在诊断中有所区分。高功能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的相识之处很多,那么它们的区别又在哪?

1.社交主动意识的区别

高功能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的区别也是有迹可循的。在社交方面,高功能自闭症患儿缺乏主动和他人沟通的意愿,而阿斯伯格患儿具有沟通的主动性,但是方式和过程可能会出现唐突和异常的举动,用大人的眼光来看就是“情商”过低的表现。

2.语言表达能力的区别

阿斯伯格患儿存在社交问题,但区别于高功能自闭症的情况,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语言障碍,他们可以和人正常交流,异于常人的点仅仅在于他们在刻板表达的同时缺乏共情性,鲜少能够听出话外音这类需要“情商”的东西。如果说阿斯伯格患者能够用流畅语言表达但未必恰当的话,那么高功能自闭症的表达能力会相对匮乏,在语言方面二者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

3.没有智力障碍的自闭症

在阿斯伯格病症的定义描述中,大多数患者不存在明显的语言障碍和智能障碍,而区别于高功能自闭症,这类患者的智商普遍在70以上,而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的智商则被普遍认为还要在此之上。

得了阿斯伯格综合征要如何改善

人际关系促进

阿斯伯格患儿的社交能力欠缺,作为父母需要从小进行良好的引导,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与他人相处的生活圈中,作为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更加系统的社交系统教育,让他们明白与人相处需要遵守的准则、规范,在约束自我的同时加强人际关系面的交往能力。

行为矫正

以最简单的小朋友要玩滑梯为例,一般孩子知道要排队等候,而一些病症患儿可能对规则没有太清晰的感受,插队、推开其他孩子等都是有可能的。这类孩子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用恰当的行为来满足自身对外物的需要,考虑到他人的存在和立场。家长发现孩子有不良的行为要第一时间进行矫正。

认知训练

认知训练是让孩子以一个更全面更正观念地形成对世界的认知,阿斯伯格患儿在感性上的欠缺需要有人帮助他们调整和加强,而家长需要教会他们的更多的还是如何分清场合,礼貌待人。

情绪调控

同样是自闭症谱系障碍中的病症,患者在情绪上存在不稳定,孤僻、性格怪异乃至行为异常等等都有情绪在其中发挥作用,教会孩子调控情绪之前家长也要给孩子一个相对轻松的成长环境,家庭环境如此,学习环境同样如此,过分紧张的气氛对调节情绪没有好处。

家长如何教育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

对待这类孩子家长需要抱以极大的耐心,另外合理的教育方式也很重要,三大“*策”也许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1.“大棒”*策

大棒*策顾名思义,家长有时候需要通过一些高压手段来教育孩子,当然具体的还是要看情况来实施,在孩子的行为和社会行为规范严重冲突的情况下,家长要拿出家长的威严严厉制止,严肃批评,让孩子明确有些事情不能做,态度坚决不要给孩子讨价还价的余地。

现在有很多熊孩子,经常做一些伤害人的恶作剧,毫无生命敬畏之心,甚至一些行为比如出口成章,抽烟、喝酒、打人,家长对这些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行为得不到矫正,就很难融入社会,甚至成为社会的*瘤。

2.“胡萝卜”*策

于第一个“*策”相对应的,胡萝卜*策是一个循序渐进引导的过程,很多阿斯伯格综合征患往往缺乏必要的社交技能锻炼,把别的孩子弄生气。

所以在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时,最好是通过鼓励和引导的方式可以让他们渐渐从社交困境中解放,不断教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也不要总显得格格不入,慢慢朝着好的方向转变。通过沟通和交流的手段来教育孩子,相对大棒教育,这类方式也较为温和。

可以让孩子在游戏团体中获得体验,学会和人交流沟通的能力,缓解孩子的社交障碍,有利于促进孩子的良好行为。

3.“怀柔”*策

很多阿斯伯格患儿经常上课不专心,见人不会打招呼,坐没坐相,站没站相,说了很多次都得不到改善,反而越加叛逆。

对于阿斯伯格患儿而言,教育不是一定要让孩子成为十全十美的人,也许对普通孩子来说很简单的事对他们来说未必如此,因此适当放下“望子*”的高要求,让孩子在一个相对愉快的家庭环境下成长。

对于一些只要不危害别人的事情,就可以不用太管,也不用强制孩子见人就要打招呼,对于阿斯伯格患儿的教育过程中需要主次分明,早日让孩子突破社交障碍,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学习生活中才是首要目标。

对于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治疗,目前是还没有特效药,这种病一般3岁就开始出现,5岁时症状明显,所以家长一定要及时发现,并进行专业的治疗,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虽然还不能恢复到正常人的水平。

但是通过促进大脑发育、促进认知、语言训练等综合治疗,挖掘孩子的兴趣特长,着力培养,也许还能培养出一个天才儿童。

当然这类儿童不善与人沟通,容易被人误会,我们很多时候都需要对他们多些包容和理解,毕竟每一个孩子生来是天使,每一个孩子我们都应该给予更多关心和爱护。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