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退休的第一天心情特别好,「哇,终于解放了、终于自由了,从此不必再看老板的脸色了!」不过,这种好心情通常只维持了三天、五天、十天,接下来,面对大把空出来的时间,开始感到闲得发慌,每天从早餐等到晚餐,从黑夜熬到天明,越发觉得度日如年。
别让退休成为一场悲剧
《乐在不工作》(TheJoyofNotWorking:ABookfortheRetired,UnemployedandOverworked)的作者、加拿大退休达人尔尼柴林斯基透过研究观察,发现一个明显的事实,绝大多数人在退休之前,往往都会心神向往那种再也不需要辛苦工作的时光,把「拥有大量闲暇时间」当作终极目标。然而,许多人却也犯了相同的错误:还没有做好准备去面对充裕的休闲时间,就一头栽了进去!
而且,大多数人都把「退休」这件事情留待未来才去设想规划,不知道应该要提前计划,一厢情愿认为,「退休不就是到处游山玩水嘛,等到以后再说」。不过,退休这件事通常比你所预期的提早发生(退休后的时间更增长了许多),一旦真正到了无事一身轻的时候,很多人反而会出现适应障碍。
「这是一种对生活的错觉,错把退休当成工作压力的避难所,」尔尼柴林斯基一针见血地指出,「即使在财力、体力各方面都有足够的条件,但如何排遣休闲时光却变成最大的负担。」这并非危言耸听,美国做过统计,男性在退休时期的自杀率比其他任何阶段高出四倍。尔尼柴林斯基做了一个简单的结论:「无法退休是一个悲剧,但如愿以偿退休,也可能是一个悲剧。」
一名从外商退休的高阶经理人坦承,离开职场以后只高兴了两个星期,从第三个星期开始,每天早上睡醒,一睁开眼睛就困惑地喃喃自问,「我今天到底要干什么?」后来,这名退休经理人白天到社区大学选课,也到大学附设的语言中心进修,假日担任志工,生活圈扩大,交到新朋友,再也没有喊过日子无聊了。
往心的方向前行
奥斯卡金像奖影帝杰克尼克逊(JackNicholson)二〇〇二年主演过一部电影《关于施密特》(AboutSchmidt),故事一开始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六十六岁的施密特先生(WarrenSchmidt)在退休前夕的最后一天上班日,枯坐在已经打包妥当的办公室里,双眼瞪着墙上的挂钟倒数计时,当指针卡在下午六点整,施密特先生提起公事包,走出门,正式告别他的工作生涯。
施密特先生开始赋闲在家,整日无所事事,颇感无聊。他每天依旧维持七点起床,陪伴他的是一成不变的填字游戏和结婚多年的老妻。不料,隔了没多久,妻子突然无预警心脏病发作猝死,让他的生活显得更加冷清孤单。施密特感觉需要找点事情做来改变生活,于是决定赞助慈善机构,认养一名非洲孤儿恩度古(Ndugu),并经常提笔写信给恩度古。
某天,施密特临时起意,回到从前上班的场所,主动提议要给他的年轻接班人一些「指导」,却是换来一桶冷水,年轻人不感激、也不领情。施密特热脸贴冷屁股,带着失望的心情独自驾着休旅车去旅行。他去了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勾起很多回忆,也顺道去探望女儿和女婿,发现女儿的婚姻并不幸福,平庸的女婿和不怎么和睦的家庭气氛,他虽然对女儿的未来担忧,但也使不上力,女儿甚至嫌他多管闲事。
一种「强烈不被需要」的失落感深深笼罩在施密特身上。旅途中他不停地写信给非洲孤儿恩度古,叨叨叙述着无趣的生活和困惑。旅行结束归返,施密特回到家,意外收到恩度古的回信,信中并附上一幅天真无邪的图画「大手牵小手」,大手代表施密特,小手则是恩度古,看着那些真情流露的文字和充满童真的色彩线条,施密特顿时泪如雨下。电影最后的镜头停格在施密特先生脸上的表情:原本的一张苦瓜脸,刹时转变为开怀笑脸。
施密特先生认真工作了一辈子,却从未想过不工作的时候要如何好好生活。恩度古让他重拾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当他不求回报地为他人付出,结果得到正面回馈,并且让他深感被人需要,施密特那颗漂泊游移的心,最后在一名从未谋面的非洲小男孩身上找到停驻点。
每个国家平均每年增加无数名从职场退休的「施密特先生」,你认为他们都准备好如何面对接下来的人生吗?很不幸,并没有,绝大多数人就像施密特一样,那颗心始终游荡漂泊,找不到停驻点。当然,不可能大家都去认养非洲孤儿,但总得找些什么事情做做,才能「消化」大把空闲的时间。
现年已七十一岁的退休达人柴林斯基,列出了一张清单,建议从事一些较积极的活动,包括写作、阅读、运动、跳舞、散步、绘画、演奏音乐、到社区大学选修课程等等,因为这类活动能让人四肢与大脑并用,比起看电视、滑手机这种消极活动更令人感到兴奋与满足,也可以维持较佳的身心状况。
柴林斯基建议,年过五十或六十岁、甚至七十或八十岁,还是应该选择积极的生活方式,只要不是四肢无法动弹,都不该拿年龄当借口,不该放弃积极的活动,否则不是岁月催人老、而是岁月催人懒!
你呢?退休第一天要做什么?心的方向要往哪里去?如果你丧失了追求积极生活的态度和兴致,绝对是因为懒惰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