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障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意象对话音乐疗法丹晴网络成长小组 [复制链接]

1#

第十七届意象对话研讨会圆满闭幕,意象对话常务理事长周烁方老师在闭幕式上宣布了今年的意象对话心理师的名单,其中有我的名字。我的心情有欣喜,学习心理学20余年,做个人成长10多年,终于见到了一点成果;也有失落,珍珠前面多了一个“准”字,表示距离珍珠还有一些距离,谁让咱们学习意象对话晚了呢,其实哪天开始学习意象对话都不晚;不管结果如何,继续好好做成长才是真的。

意象对话创始人朱建*先生在开幕式上做了《意象对话在心理服务等新领域的应用》开场发言,美好的愿景振奋人心。我想行动起来,参与其中,用自己所学、所擅长的,做一点事情。

意象对话音乐疗法——丹晴网络成长小组

每周三晚上7:30--9:30,每次2个小时,10次,一共20小时,预计年8月18号开始;遇到节假日、老师外出学习等特殊情况,小组时间顺延。

腾讯会议

元/人,

两人团报元/人,

三人团报元/人;

报名成功后不予退费,开组前可以转让名额,开组前可以申请延至下一期参加。

报名时需填写一份《基本信息表》,审核通过后再交费。

6-15人,6人开组。

亲爱的朋友:

你是否曾在音乐中有阵阵感动?

是否曾经感受到音乐触动了你柔软的心灵?

是否曾在音乐中泪流满面?

是否曾经在音乐中找到自己的童年、看到自己的故事?

是否曾经顺应心灵的旋律放松自己?

不需要您有任何的音乐基础,只要您有一颗愿意探索、愿意分享的心,在音乐中,感受身体、感受情绪,感受意象,让能量自然流动,即可体验到神奇的疗愈功效。

信:相信您自己的选择,相信丹晴,相信小组内每一位伙伴,相信意象对话。

爱:我们在爱他人、爱世界之前,先学习好好爱自己;自己的杯子里甑满水,才能倒出来给别人。

知:在小组中,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行:来参加丹晴网络成长小组,在音乐中学习意象对话,带着觉察,反求诸己,我们相互陪伴,一起哭,一起笑,互相照镜子,共同成长。

借用意象对话研讨会上苑媛老师发言的题目“一小步,一直走”,我们一起走在成长的路上,每天一小步,一直走,离珍珠越来越近……

在意象对话看来,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意象符号,一切与音乐有关的活动形式,如听、唱、器乐演奏、音乐创作、歌唱创作、即兴演奏、舞蹈、美术等,都具有象征意义。正如美国音乐治疗之父加斯顿所指出的:“音乐的力量和价值正在于它的非语言的内涵”。因而,将意象对话与音乐治疗结合在一起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意象对话以意象为媒介,用原始逻辑的方法进行深层交流,强调体验和互动。心理咨询师通过运用意象的象征意义与来访者在潜意识层面进行沟通,以达到化解消极情绪、消极情结、深入探索自我、整合人格的目的,促进自我成长与健康发展。

音乐是一种最适合用于心理咨询和心理疗愈的工具之一,由于它是非语言的,属形象思维的形式,又与人的深层意识距离最近,使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优于其他的心理疗愈方法。

1、聆听技术:音乐放松、音乐冥想、音乐释梦等;

2、歌曲技术:歌曲演唱、歌曲讨论、歌曲创作等;

3、器乐即兴演奏技术:钢琴、鼓圈、中国民族器乐、奥尔夫器乐等;

4、音乐形意律动技术:音乐形意构图技术、音乐形意表情及节奏技术、音乐诗歌剧、舞蹈、律动等;(限地面课程)

5、音乐心理剧技术;(限地面课程)

……

在安全的环境氛围中,在意象中,音乐疗法可以帮您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

过去:疗愈创伤、解决未完成事件;

现在:与自我连接,产生当下的觉察和领悟;

未来:扩展新模式、发展新行为、应对新变化。

了解潜意识中的情结或原始认知,使自我更有效地管理潜意识活动。

小组中,倾听他人的分享,学习共情能力;

学习、提升表达爱、关心、尊重、理解和支持的能力;

培养积极健康的价值观、信念和人生态度;

加深自我探索、自我接纳、促进自我整合、发展和自我实现......

1、对意象对话、音乐、心理学有兴趣,希望通过意象对话、音乐、心理学方式获得个人成长的人;

2、乐于自我探索和自我成长的人;

3、想要通过自我成长参评珍珠意象对话心理师的人;

4、在生活和工作中普遍感到压力很大的人;

5、有情绪困扰,希望改善情绪的人;

6、希望提高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普通人;

7、愿意敞开、愿意分享,真诚对待团体内每一个成员,遵守保密原则。

孕妇,吸*人员,智障,精神疾病、人格障碍及严重躯体疾病患者。

*丹晴:

准珍珠意象对话心理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高级音乐心理咨询师

绘画艺术疗愈咨询师

沙盘游戏心理咨询师

中国EAP学院签约心理咨询师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委员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技能培训讲师

国际整体暨自然医学学会(IHNMA)认证催眠治疗师

团体心理咨询实务技术培训师

《现代教育报》特约撰稿人

北京卫视BTV《身边》栏目特约心理嘉宾

学习、实践、推广心理学21年,个人成长10多年,

多次参与国家级的课题,著作在北京教育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现代教育报出版;

热心公益事业:

年跟随团中央赴四川什邡地震灾区做心理援助志愿者,提供灾后心理援助服务14天;

年为玉树地震灾区百名孤儿项目做志愿者服务64天,提供心理援助和心理辅导;

年前往某贫困县支教两个月,为某职业高中师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年疫情期间,加入北师大心理学部心理援助志愿者团队,为广大民众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服务4个月。

擅长领域:

青少年的考试焦虑、厌学逃学、学校适应、人际关系、良好行为习惯引导与形成、生涯规划等健康心理发展领域。

成年人的压力管理、情绪调节、释梦、情感困扰、睡眠障碍、财富心理、人际关系(夫妻/恋人关系、亲子关系、与父母的关系、同事关系等)、职业生涯规划、退休综合征、个人体验、个人成长等相关领域的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

添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