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家上学”是当前教育和学校发展过程中,尤其是义务教育发展阶段教育公平问题的新呈现。文章探析“在家上学”的背景及原因,以及该模式下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争议。反对声集中在儿童活动范围小、圈子单一、团队协作和解决复杂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缺失,而支持者则认为“在家上学”的儿童不仅参加与人交流的活动多,也具有合作能力和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甚至还更优于其他孩子。在分析美国“在家上学”发展过程中反映的诸多问题的基础上,文章反思我国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对这种教育模式应如何有序管理、衔接学籍,以给予这类儿童精神和物质保障,正视并保障其社会化的健康发展。
在当今知识经济的大趋势下,教育的发展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家长对于学校教育出现的一些弊端不满,以至于“在家上学”这种具有个性化的教育形式发展起来。近些年“在家上学”的案例逐渐增多,“在家上学”的合法性受人质疑,而儿童社会化发展也是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儿童的社会化不仅影响其学习文化知识本身,而且在儿童个体人格的正常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也是人社会化过程中的第一步。对于这类儿童的社会化的发展,研究者也莫衷一是。
概念界定
“在家上学”的内涵
“在家上学”(Homeschooling)在国内外有许多种定义,也被称作“家庭学校”。美国学者梅伯里(Mayberry)对“在家上学”的描述是“以家庭作为教学和学习的主要场所,以家长作为教学活动中的教导者和监督者”。国内学者孟四清指出,“在家上学”是以完成基础教育任务为目的,根据家长的安排由符合教学条件的专业人员,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它包括传递知识、发展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心理品质等”。华东师范大学的张玲认为“家庭学校”是在批判学校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家长安排下,学龄儿童不在公立或私立学校接受教育,而是以家庭为基础教学场所,由专门人员(父母或聘请的专门人员)通过家庭的管理与实施的系统教育形式。
“在家上学”内涵的主要特点是教学活动有个性化定制,在教学活动中,以家为主要教学场所,父母担任教育者或监督者,教育内容经过筛选,受教育者至少有一位是教育者的子女,且必须处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据此,笔者认为“在家上学”的含义为:家长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自主的方式(自己担任教师或聘请家庭教师),在非学校环境中为学龄儿童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教育形式。
儿童社会化
在社会学视域下,社会化是指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培养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发展成为社会人,通过社会内化和知识学习,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人是社会人,生长在社会大环境下,需要不断适应社会需要而成长。儿童社会化则指的是处于儿童阶段的人(年龄不满18周岁的人),在个体与社会的活动过程中,获得了语言、情感、思维等能力,逐渐掌握适应社会生存能力的过程。其主要有三方面:
(1)社交能力,包括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维护尊严意识、尊重他人意识、自身品质德行等;
(2)学习能力,如合作能力、创新探究能力;
(3)独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等生活技能。儿童社会化是人社会化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适应社会的变迁,使自我行为和自我心理表现与社会规范趋同,最终成为社会人。
人们接受教育主要是在学校进行。学校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对儿童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态度等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对于儿童团队合作能力、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乃至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等社会化能力的培养少之又少。从目前我国的教育来说,唯分数论、成绩至上的应试教育掌握着主导教育趋势的大权,使得儿童的全面发展失衡,这是最新教育改革重心放在素质教育上的原因之一,也是促使“在家上学”这一教育形式出现的根源。
“在家上学”的现实背景及原因
年,美国已经将“在家上学”合法化。根据美国家庭教育研究会的统计,21世纪初,美国K12阶段在家庭学校接受教育的儿童已有万人。美国“在家上学”这种教育形式已经逐渐获得官方及群众的认可与支持。我国台湾地区早在年就以法律的形式赋予了“在家上学”的合法地位。而在我国也有一个建于年的“在家上学联盟”网站,用于家长交流信息。家长还通过该网站平台共享资料,该平台至今已经有超过名家长真正实施“在家上学”。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杨东平教授等人的研究调查数据显示,截至年已有人参与“在家上学”的真正实践。这个数据相对于我国14亿人口基数来说,虽然只是一个很小部分的群体,但依然受广大群众和媒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