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干部求职招聘QQ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hlw_0327/26623.html?ivk_sa=1023197a丸仔们,最近学习感觉咋样呢?
对了,明天就是端午节了
丸子在这提前祝大家端午安康!
记得吃粽子哦!
现汉第28问
汉字的形体经历了哪些演变过程?
ON·1
一、现行汉字的演变汉字在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甲骨文、金文、篆书被称为古文字,隶书及以后的字体被称为今文字。(一)甲骨文通行于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多是占卜的记录,所以甲骨文又叫殷墟文字、卜辞、殷契、契文。甲骨文的特点:笔形是细瘦的线条,拐弯处多是方笔,外形参差不齐、大小不一,异体字较多。(二)金文/钟鼎文主要指通行于西周的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的特点:笔画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异体字也较多。(三)篆书篆书有大篆、小篆的区别。大篆一般指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文字,字形比金文整齐,笔画均匀,仍有少量异体字。——代表是籀文和石鼓文小篆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整理、推行的标准字体,字形更加匀称、整齐,笔画圆转、简化,异体字基本废除了。——代表是泰山刻石(四)隶书隶书有秦隶、汉隶两种。秦隶又叫古隶,是秦代运用的隶书,秦代篆、隶并用,小篆是官方运用的标准字体,用于比较郑重的场合;秦隶是下级人员用于日常书写的辅助性字体。秦隶是从具备象形特点的古文字演变为不象形的今文字的转折点。汉隶又称今隶,是汉代通行的字体。秦隶的特点:笔形是方折平直的,而且残存着篆书的某些痕迹。汉隶的特点:撇、捺和长横有波磔,很少有篆书的残存痕迹。(五)楷书楷书又叫真书、正书,“楷”是规矩整齐、可为楷模的意思。楷书是从隶书发展演变来的,兴于汉末,是通用至今的标准字体,字形方正,书写简便。楷书的特点:字形方正,笔画没有波磔,书写方便。(六)草书草书包括章草、今草、狂草三种。章草:是隶书的草写体,东汉章帝时盛行,笔形有汉隶的波磔,虽有连笔,但字字独立。今草:产生于东汉末,从章草变化而来,笔形是楷书化的草写。狂草:产生于唐代,变化多端,极难辨认,变成了纯艺术品。(七)行书产生于东汉末,一直沿用至今,是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行书的特点:形体近楷不拘,近草不放,笔画连绵,各字独立,易写好认。二、汉字形体演变的趋向汉字的形体主要是朝着简化易写的方向发展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从图画性的象形文字逐步变成不象形的书写符号;(二)笔形从类似绘画式的线条逐步变成横、竖、撇、点、折的笔画,书写更方便了;(三)许多字的结构和笔画逐步简化,如“书”,在小篆中本是从聿者声的形声字,现在简化多了;(四)甲骨文、金文都异体繁多,小篆、隶书、楷书的异体减少了。三、现行汉字的形体
(一)现行汉字经常运用的是楷书、行书。
(二)从成字手段来看,现行汉字有手写体和印刷体的区别。
1.手写体:常用的手写体是楷书、行书两种。
2.印刷体:习惯上说的汉字的印刷体,只指印刷上常用的楷书的各种变体。
(1)宋体:又叫老宋体、古宋体、灯笼体,笔画横细竖粗,结体方正严谨,是最通用的印刷体。
(2)仿宋体:笔画不分粗细,结体方正秀丽,讲究顿笔。
(3)楷体:近于手写楷书。
(4)黑体:又叫方头字,笔画等粗,浓黑醒目,一般表示着重时用,常用来排标题。
01
现代汉字的标准字体是()。(18上财)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楷书
注意区分:现行汉字经常运用的是楷书、行书,但是汉字的标准字体是楷书。
见*廖版《现代汉语》上册P
02
汉字形体演变主要是朝着()的方向发展。(15厦大)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简化易写
汉字的形体演变主要朝着简化易写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图画性的象形文字向不象形的书写符号发展;笔形从绘画式转向笔画式;字的结构和笔画逐渐简化;异体字大大减少。
见*廖版《现代汉语》上册P
03
汉字在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楷书等五种正式字体。(18北师)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篆书、隶书
见*廖版《现代汉语》上册P
04
古汉字形体开始向现行汉字形体过渡的转折点是()的出现。(17厦大)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隶书
见*廖版《现代汉语》上册P
05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的标准字体是篆书和隶书。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小篆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整理、推行的标准字体,秦隶是下级人员用于日常书写的辅助性字体。
见*廖版《现代汉语》上册P
06
甲骨文多是占卜的记录,一般撰字在甲骨或兽骨上,所以甲骨文又称殷墟文字、卜辞、殷契、契文。(20辽大)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见*廖版《现代汉语》上册P
引
论
第
28
问
对外汉语教学有哪些文化教学原则呢?
ON·2
(一)要为语言教学服务,与语言教学的阶段相适应:
文化教学必须为语言教学服务,为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服务;
文化教学为语言教学服务就必须与语言教学的阶段相适应,与学生的语言水平和交际需要相适应;
文化教学还要体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要有针对性:
文化教学要针对外国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障碍和困难,确定应教的项目并做出解释和说明;
(三)要有代表性:
有代表性的文化,就是指中国人的主流文化、当代的活的文化和有一定的文化教养的中国人身上反映的文化;
(四)要有发展变化的观点: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与不同文化的接触而受到的影响,特别在年轻人身上所反映的习俗文化已经有很大的变化。在对外国学习者介绍中国文化、特别是习俗文化时,不能绝对化,要适当说明这一变化趋势;
(五)要把文化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能力,也就是能正确理解语言中的文化内涵,自觉遵守社会规约。这就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大量的练习与实践。
01
文化教学要为()服务,与()的阶段相适应。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语言教学;语言教学
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与语言教学的阶段相适应。
《引论》P
02
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原则有哪些?(年兰州大学)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①要为语言教学服务,与语言教学的阶段相适应。文化教学必须为语言教学服务,为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服务;文化教学为语言教学服务就必须与语言教学的阶段相适应,与学生的语言水平和交际需要相适应;文化教学还要体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
②要有针对性。文化教学要针对外国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障碍和困难,确定应教的项目并做出解释和说明;
③要有代表性:有代表性的文化,就是指中国人的主流文化、当代的活的文化和有一定的文化教养的中国人身上反映的文化;
④要有发展变化的观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与不同文化的接触而受到的影响,特别在年轻人身上所反映的习俗文化已经有很大的变化。在对外国学习者介绍中国文化、特别是习俗文化时,不能绝对化,要适当说明这一变化趋势;
⑤要把文化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能力,也就是能正确理解语言中的文化内涵,自觉遵守社会规约。这就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大量的练习与实践。
《引论》P-
要略第28问
汉字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ON·3
1.对汉字的研究(1)人们对汉字的研究,早在先秦时代就开始了,当时的研究成果有《史籀篇》,已失传。(2)秦代有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等。到汉代,将秦代的三书合一,仍称《仓颉篇》。(3)此外,又有史游的《急就篇》(4)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一书,系统分析了汉字的六种结构,学术上称为“六书”。(5)“六书”最早见于《周礼》。(6)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7)后世采用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2.六书(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2)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3)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4)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5)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6)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从汉字的构成来看,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造字法,转注和假借为用字法。
01
从汉字的结构上看,“甘”的结构属于()。(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A.象形
B.会意
C.假借
D.指事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D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如“甘”,外形为口,中间一横为指示符号。
《中国文化要略》P84
02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是指六书中的()。(年青岛大学)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形声
《说文解字·叙》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意思是“江、河”属水一类的事物,所以用“水”作为形旁,而取“工、可”作为声旁,两者相合而成形声字。
《中国文化要略》P84
03
六书使用班固的名称,许慎的次序。()(年郑州大学)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错误
“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周礼》,但并未明确指出“六书”是什么。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明确指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为“六书”,是“造字之本”。
后来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但次序、名称与班固等人又有所不同,后世文字学家采用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
《中国文化要略》P83
04
转注要有两个条件,一是()相同,二是字义相同,非此构不成转注。(年陕西师范大学)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部首
《说文解字·叙》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意思是建立同一类的字有统一的部首,如果字义相同,则可互相注释,如“考”、“老”就是这样。
《中国文化要略》P84-P85
05
东汉的许慎是如何看待“六书”的?(年山东师范大学)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字书是东汉许慎撰写的《说文解字》。该书最早为汉字“六书”下了明确定义,这“六书”具体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1)“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意思是依照物体的轮廓,用弯曲的线条,画出那个物体的形状来,这就是象形字,如“日、月”等字。(2)“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意思是看一下就可以知道它代表什么,但要仔细观察以后才能明白它的意义,比如“上”“下”等字。(3)“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意思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并在一起,并把它们的字义合起来,就出现一个新义的指向。如“武”,上边是戈,下边是脚趾,表示开步执戈,动武征讨。(4)“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意思是“江、河”属水一类的事物,所以用“水”作为形旁,而取“工、可”作为声旁,两者相合而成形声字。(5)“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意思是建立同一类的字有统一的部首,如果字义相同,则可互相注释,如“考、老”就是这样。(6)“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意思是词语中没有这个字,而是借用现成的字去表示,如“令、长”就是这样。因为古代一县之长为令,“令”本发号施令之“令”,“长”本年长、尊长之长。表示一县首脑的字没有,借用“令”、“长”二字来代用。《中国文化要略》P83-P85
评论区
#今日话题#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
大家爱吃咸粽还是甜粽呢?
可以在评论区与丸子分享哦!
百日偷学问
DAY27你知道现存最早的汉字是什么吗?
百日偷学问
DAY26你知道汉字是如何产生的吗?
每日偷学问
DAY25你知道跨文化交际有哪些特点吗?
偷学不够?
要不要加入丸子大家庭?
大纲、院校课程任你选择!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详情)
分享
点赞
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