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http://www.ykhongye.com/通过智力障碍的定义我们了解到:智力障碍儿童在适应性行为方面存在实质性缺陷,而这些限制有可能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在行为功能的各个领域。自理能力方面的限制、社会交往方面的限制以及过激行为等,都是智力障碍的普遍特征。
1,生活自理能力
智力障碍儿童早期训练与指导所要解决的最基本问题就是其生活自理能力差的问题。绝大多数智力障碍儿童在吃饭、穿衣、大小便等基本的生活方面都需要经过特别的训练与指导才能够达到自理的程度。这些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早期训练与指导,能够改善智力障碍儿童在适应性行为方面的缺陷,以至不会严重地限制他们生活的质量。大多数轻度或处于边缘状态的智力障碍的儿童都能够学会如何处理自己的基本需要,但是,他们通常只有在受到自我管理能力的专门训练之后,才有可能最终达到独立生活的水平。
2.社会性发展
智力障碍儿童普遍存在社会性发展水平低、社会交往能力差的特点,这是由认知处理能力低、语言发展水平差、存在不正常或不适宜的行为等方面原因造成的。在社会交往中,他们有自我中心的倾向,缺乏自知与自制能力,而且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
3.意志和情感
智力障碍儿童存在意志力薄弱、高级情感发展迟缓的特点。在一些困难面前,如饥饿、疲劳、炎热、寒冷、辛苦等,他们往往会表现出惧怕、退缩,缺乏坚持到底、克服困难的毅力。智力障碍儿童的高级情感,如义务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等,产生晚、发展迟,其情感极易受外界情境所影响,易变化、多冲动。在情感调节与控制方面,主要受机体需要支配,难以用社会道德标准来约定。
4,过激和挑衅行为
智力障碍儿童表现出行为问题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正常儿童。在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研究时,经常会发现他们难以接受批评、自我控制能力有限,并且还有攻击性及自伤行为等不良行为。
一些与智力障碍并存的遗传性疾病往往也伴随有异常行为的表现(例如,患有Prader-Willi综合征的孩子通常都会伴随有自伤或强迫行为的问题)。一般来说,智力障碍的程度越严重,问题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也越大。
在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心智功能以及适应性行为描述时,焦点主要集中在他们所存在的限制及缺陷上。
人们通常把他们想象成一个统一的群体,而这个群体是以优秀品质的缺失为其最主要特征的。实际上,智力障碍者身上都存在着各自独特的品质及特征,所谓智力障碍的群体也是由这些迥异的人所组成的庞大而又多样的群体。许多智力障碍的儿童和成年人都能够在学习上表现得坚韧不拔且好奇心十足,在人际交往方面他们也有可能处理得很好,有些智力障碍者甚至会对他们周围的人起到积极的正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