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障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和孩子沟通,这4种错误的沟通模式要杜绝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在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没有沟通,整个家庭氛围就会充满紧张和焦虑,也正是因为缺少了沟通,亲子之间才会有了更多的不愉快。父与子、母与女这种父子和母子关系是世上最亲近的关系,是血浓于水的关系,是任何关系所不能替代的,可是,很多问题的产生也恰恰因为这种亲密关系。

亲子沟通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开始的时候都是一些小事情,小问题。可是,最终为什么会变得不可收拾,成了破坏亲子感情的一把利剑呢?就是因为彼此之间沟通的模式出了问题,父母这些错误的沟通模式在和孩子进行交流的开始就已经为之后的亲子关系留下的隐患。

1、不要用威胁命令警告的话语

“出去玩?作业没写完你还想出去玩?回去写作业!”

“写作业就写作业,别不停地动来动去。”

“回你的房间去,哪里也不要去。”

“别碰那个东西,你没听见吗?”……

在说这类话语之前,你不会知道它已经使孩子对你产生怨恨,也在无形地向孩子传达你不信任他自己的判断力或能力,也是在告诉孩子,他的感受或需求并不重要,他必须服从你的感受或需求。

很多妈妈都喜欢或者习惯于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需求感受来做。想改掉这样的习惯虽然并不容易,但是如果经常用这类的话语和孩子沟通,就会慢慢成为习惯。很多妈妈认为如果不用这类的语气和孩子说话,就会没有大人的威严,会被孩子牵着走。如果说这个问题是关乎主导权的问题,那么在大人无法起到主导作用时,会觉得很伤自尊心。但是这并非自尊心的问题,而是父母是否真正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格进行尊重的问题。孩子并非是你的附属品,你应该从行动表明这一点,这才是对孩子的真正尊重。

妈妈起主导作用,要求孩子被动行动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考虑孩子的意愿和想法。也就是说,妈妈不要自己首先规定出什么,然后再通告给孩子,而应该采用询问的方式,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意愿。无论你的想法有多么的正确,也不要从说教开始做。这样的做法一开始可能没什么问题,但随着孩子越来越大,孩子会意识到“每次都是按照爸爸妈妈的想法去做”,会表现出不快的情绪。当然有时候说服孩子是必须的,但是也要征求孩子的意愿,对于孩子的想法充分包容,一点点的去引导孩子。

2、不要对孩子用评价、指责、否定、贴标签、埋怨的话语

“你看你又把衣服弄脏了!成天跟在你后面洗衣服,我是你的佣人啦!”

“你看你桌子乱的,就不能收拾收拾!”

“你看看人家美美,每次考试都考第一名,再看看你!”你不应该那样想。”

“你应该做正确的事情。”……

这类的话语将外界的权威、责任或义务施加于孩子身上。孩子对这些“应该”、“应当”和“必须”的回应可能是更加激烈的抵抗和防卫姿态。?

亲子问题往往在相互指责和埋怨中不了了之、不欢而散,问题最终并未真正解决,成为一个未了结事件遗留下来。这是一种很具破坏功能的家庭沟通模式,被指责者要不逆来顺受,要不一味逆反、攻击性强,对子女人格的成长极为不利。

、不要对孩子用讲道理、摆事实、研究分析等话语

“我应该做什么,妈妈?”

“你爸爸和我知道什么是最好的。”

“为什么我没想到那个?”

“妈妈,如果你真的了解我的感受,就不会提出那个建议了。”

这类信息常常被孩子当作父母对他们的判断力或寻找自己的解决方案的能力缺乏信心的证据。它们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使他变得依赖妈妈并停止独立思考。有时候孩子非常憎恨父母的想法或建议。建议有时候向孩子传达了你的优越感,孩子还会产生一种自卑感;建议会使一个孩子感到他的父母根本不理解他,有时候会导致孩子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对父母的想法做出反应,从而没有时间形成自己的想法。

这是一种严重缺少孩子感情的沟通,特别容易产生亲子感情障碍。对孩子的影响有时会看到不少眼前的“良好”效果,但从长远来说,对孩子人格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亲子矛盾往往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爆发出来。一些孩子在整个中小学期间都可能是一个十分规矩的“好学生”,但在进入社会的关口或以后,可能出现种种适应障碍。而刻板、缺少热情、固执、偏执、社交不良等等,也往往会成为在超理智型家庭沟通下长大的孩子的人格特点。

4、不要对孩子用比较、打骂、挖苦、嘲笑的话语

“你总是认为你什么都知道。”

你认为我连那个也不知道?”

“你是错的,我是对的。”

“你说服不了我。”“他们长篇大沦地说,我只好坐在那里听。”

“嗯,你太老了,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你的想法完全是过时的、守旧的。”

“你是个怪人。”

“我全都知道——不需要你来告诉我。”

我不管。”“那又怎样。”“那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试图对另一个人进行教育,这种举动常常会使“被教育者”感到你使他看起来卑下、处于从属地位、缺乏能力。逻辑和事实常常会使一个孩子摆出防御姿态和产生怨恨。孩子,与成年人一样,很少喜欢被指出自己的错误。因此,他们会拼命维护他们的立场。孩子通常憎恨父母的说教。孩子常常会用极端的方法去反驳父母的事实。很多时候,孩子已经非常了解父母坚持对他们进行说教的事实,并且憎恨这种说教暗含的意味,即他们是无知的。有时候孩子会选择忽略事实。

错误的沟通,当妈妈开口说话的时候就已经给沟通设置了一道屏障,这道屏障阻断了感情的纽带,让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这是因为,当妈妈这样对孩子说话的时候,孩子会在这些话里听到一些不好的信息,本来妈妈只是想通过这些话语让孩子知道其中的缘由,没有打算伤害孩子。但是,孩子有孩子的思维模式,这套思维模式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解读妈妈所说的每一句话。

当妈妈说话的时候都带有负面的情绪在里面,甚至有的妈妈认为“养不教,父之过”,管教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有什么错可言的。但妈妈们没有考虑到这些语言模式会深深地刺疼孩子的心,会让自己的孩子越来越没有自信,使他们感到内疚和无能,在这种模式环境之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时间久了就会对父母产生敌意,同时会感到父母并不爱自己,这种想法也会让孩子对父母有防范之心,再也不会和自己的父母说心里话了。要想孩子说话,让自己少说多听,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感受,带着真诚和信任去倾听孩子内心的世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