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自闭症
自闭症又名孤独症,它是一种先天性的脑神经发育障碍,被称为广泛性的发展障碍(pervasivedevelopmentaldisorders),这种障碍对言语性和非言语性的交流以及社会互动会产生显著的影响,通常在3岁前症状就已出现,并会对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出现非常狭隘的刻板的动作行为,这种狭隘的刻板的动作行为会严重的阻碍他们正常的社会行为发展。这样的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在社交、沟通,还有人际互动、社会适应,甚至是融入社会方面出现一系列的适应困难。
美国CDC曾经公布的数据,自闭症的发病率已经高达54:1,也就是说每54个儿童中就会出现一个自闭症。我国有超过万的自闭症人群,其中自闭症儿童约万。
自闭症常见误区
有人说世界上有一面看不见的墙,那面墙叫做偏见。关于对自闭症,常见的误区有哪些呢?
误区一:性格缺陷
很多人认为自闭症就是简单的「不想说话」或「内向」性格孤僻,回避基本社交,是性格上的一个缺陷。
每一个自闭症患者的发展轻重情况都有所差异。对病情较重的儿童来说,和他人建立社会链接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绝大多数自闭儿童都会和其他人建立很好的感情。自闭儿不是不愿意说话,他们特别希望与人交流,只不过他们即使听懂了你的问题,组织语言去回答问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也是一种压力。
误区二:自闭儿童在某一方面具有超常的天赋
受《雨人》、《良医》等影视的影响,很多人都以为虽然自闭症儿童在智力方面有缺陷,但他们会在某一方面会有超常的天赋,给人「沉默的天才」的形象,比如:记忆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等。
事实上,美国疾病防控中心在年的调查显示,平均41%的自闭症儿童在智力方面有缺陷(智商在70分以下)。另外大约59%的儿童拥有边缘智商(71-85)或高智商(85以上)。但只有很少一部分自闭儿拥有“天才能力”。
误区三:家长的教育方法
有人认为是家长不良的养育方法,尤其认为是母亲对孩子的粗放无知教养方式,才导致儿童患有自闭症。
但事实上,家长的教育方式并不会导致儿童自闭症,只会改变孩子的行为与心理。而且目前还没有直接科研数据证明这种原因的存在。
误区四:自闭儿没有感情、不愿说话
我们平日里见的自闭患者,大都面无表情,不理不睬,三问无一答,就以为他们没有感情,不会和别人建立友谊,并且对社会有危害性。
自闭症患者都是很好的公民,他们渴望遵守规章制度,渴望别人的认可和接纳,他们需要的是社会的理解、接纳。
发现与治疗
自闭症的儿童一般18个月~3岁就会确诊,自闭症的最佳治疗干预时机目前认为是两岁的时候,孩子语言行为能力突飞猛进,正常的孩子已经学会了与他人交流沟通。但自闭症的孩子在这个时候会出现言语的障碍、沟通的障碍、行为的异常。
从医学的角度来讲是很难治愈的。只有通过家长早期发现,早期行为干预和专业机构的训练等方法,来提高自闭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自理、认知、社会交往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当然对于家长来说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辛永不放弃的过程,家长要有充足的耐心和细心的关爱,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治疗。
我曾经在自闭症治疗中心工作过,我总结在生活中最简单明确的初期筛查(最后确诊需要专业医疗机构):自闭症患儿与人无目光对视与追视,当你把食指放在患儿眼前,说“看我的手指”,然后把食指移动到自己眼前,指向自己的眼睛说“看我的眼睛”,这一看似简单的过程,对于自闭症患儿就不会追视你的手指,更不会直视你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