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障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心智障碍群体就业率不足10就业辅导员一 [复制链接]

1#
辽宁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dashoubi.org.cn/e/wap/show.php?classid=2&id=248587

  央广网北京12月7日消息(记者孙冰洁)下午两点左右,位于北京西城区白广路附近的一家蛋糕店里,员工蔚蔚仔细地拖完一遍地之后,她将手里攥着的一沓商品标签,依次贴到了对应的商品上,随后又拿起夹子,将位置有些杂乱的糕点,一一摆放整齐。
  在她身后一米左右,就业辅导师董玲慧正密切注视着蔚蔚的一举一动,以便随时应对她可能遇到的问题。
  蔚蔚是一名唐氏综合症患儿,心智障碍群体的一员。
  数据统计,中国目前有心智障碍者万,占残障人群的比例为6.68%。残障人群整体就业率是43%,而心智障碍人群的就业率尚不足10%。
  “就业辅导师”,就是对心智障碍者提供一对一的就业培训,并跟随其到就业单位手把手地指导,直到他们能独立工作。
  “我陪你上班”
  心智障碍,是指在发展期间(未满十八周岁),智力功能显著低于常态,同时伴随有适应性行为方面的缺陷。22岁的蔚蔚心智障碍为二级,智力只有小学水平。
  站在二楼的董玲慧探出身子静静地看着在楼下有条不紊工作的蔚蔚,从蔚蔚正式上岗的第一天起,董玲慧就形影不离地跟着她,先是带着她拖了一遍地、擦了一遍玻璃,又将蛋糕如何摆放这些细节一一嘱咐好,这才躲在一个不大容易注意的角落,静静地观察,并随时准备在蔚蔚需要的时候能够马上出现。
  蔚蔚与蛋糕店员工正在拍全家福
  作为心智障碍者的就业辅导老师,董玲慧需要确保在蔚蔚上岗的前两周尽量全程跟随,以帮其应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但蔚蔚显然让她省了不少心,“我基本上就第一天带着她拖了一遍地、擦了擦玻璃,其余时间我都在楼上,她没有上来找过我。”
  就业辅导员,是近年来针对残障人士(主要是智障人群)发展“支持性就业”所催生的职业。主要在竞争性工作场所为心智障碍者持续提供训练,以增进他们的工作能力及与同事的互动,当心智障碍者的表现符合工作场所的要求后,就业辅导员逐渐退出工作现场,改为追踪的方式提供服务。
  “蔚蔚算是比较快的,两天就基本能独自完成这些工作。”坐在记者面前的董玲慧,松了口气。
  “我喜欢这个工作,拖地、擦盘子、摆蛋糕……这些我都喜欢。”工作间隙,并不擅长言语表达的蔚蔚,在跟记者交流中,有些兴奋地说。
  最难的是沟通
  实际上,董玲慧对蔚蔚的就业指导早在正式上岗前半年就已经开始了。
  就业辅导员的工作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前期评估、中期培训、后期对接企业,而其中的关键部分则是中期的培训。
  小魏在南锣鼓巷一家咖啡厅做服务员,顾客有很多外国人,她记得其中大多数外国人的名字
  培训的内容听起来并不复杂:“一方面是讲工作中的规章制度,主要是指令训练,让学员能听明白老板或同事的指令;另一方面则是实践。通常董玲慧习惯安排一些任务让学员完成,比如打扫卫生、手工折纸等,其中还会涉及一些社交礼仪方面的内容。包括你好、谢谢这些基本沟通用语。
  这些普通人差不多一节课就可以掌握的内容,在心智障碍者这里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半年。
  “一开始觉得可能耐心最重要,可能要教很多遍,但接触多了发现其实主要的问题不在认知上,还有很多专业性技术性的手法。”
  董玲慧所说的技术性手法更多的集中在如何跟学员沟通。因为学员智力水平有限,她需要尽量将指令做的精确、简短。“能说一句的就绝不说两句,要让他们最容易接受。”
  “不要打扰我,我要干活,请叫我能干。”就业辅导员曲卓印象中最感动的一次,是一名学员在工作过程中突然对老师们说出了这样一句话,这让她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你能感受到他工作中的那种快乐。”
  董玲慧和曲卓所在的融爱融乐心智障碍支持中心从年开始进行残联的“支持性就业”试点。这是在此前主流的“庇护性就业”(福利工厂、工场)外的一次实验。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以下简称中国智协)主席张宝林认为,庇护性就业的弊端是工作场所与社会隔离,“这种模式不利于残疾人融入社会,享受与他人同样的物质与精神生活。”
  年,中国智协和中国残联等单位正式推广“支持性就业”模式,并在全国7个省市试点,相继培养了名就业辅导员,安置了多名心智障碍者就业。
  董玲慧就是在这一年以义工的身份开始接触心智障碍患者,从事就业辅导工作。
  蔚蔚的心智障碍等级为二级,大多数时候沉默、安静,可以与人进行简单交流并从事一些简单的重复性劳动,这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董玲慧的工作压力,“基本上我带着她多做几次,她就能记住。”
  但这种尝试并非时时有效,在同为就业辅导老师的曲卓看来,几乎必经的考验是一句简单指令的无数次重复,“而且就算你在前期的指导过程中,觉得他已经做的很熟练了,还是不能控制正式上岗过程中的变量。”
  曲卓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名学员在正式上岗做保洁的第一天,由于过度“兴奋”,将拖地的水甩的一身都是,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被企业当日辞退。
  “被辞退”的难题
  “被辞退”是摆在心智障碍者和就业辅导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过去4年,融爱融乐共接收了近一百名学员,其中有39人上岗试用,有29人与企业签订就业合同,而最终实现稳定就业的只有23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33条规定“国家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残疾人就业条例》第8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
  而中国残联数据显示,中国的残疾人整体就业率是43%,但心智障碍人群的就业率尚不足10%。“智障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全部或部分受限,他们自身融入社会的能力非常薄弱,社会对他们的接纳程度也最低。”张宝林对记者分析。
  大鹏在一家环保科技公司做库管,核对出入库单据
  这在曲卓和董玲慧的从业过程中也深有体会,除了对心智障碍者进行岗前培训之外,就业辅导员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对接愿意接受这一群体的企业,并在学员正式上岗的前两周全程跟随,以便能随时根据工作中的情况给予指导,并协调企业与学员的关系。
  “最开始很多企业不接受就业辅导员介入,这就导致他们(指学员)发生问题我们也不知道,他们无法表达,企业考虑到影响也不愿继续雇用,这更增加了就业难。”
  有尊严地就业
  年6月中国残联等八部委发布的《关于发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就业指导员培训,提供支持性就业服务,帮助辅助性就业机构中已具备条件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融入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的要求。
  这一*策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了这一群体的处境。在就业辅导做了两年后,曲卓开始感受到对接企业的过程在逐渐变得顺畅。“一些企业会主动找到我们,而且允许我们跟随学员在初期进入岗位,随时指导。”
  最近几年,深圳、北京等试点城市的部分企业开始逐步提供一些针对“喜憨儿”(对心智障碍者的通称)的岗位,如洗车、保洁、餐饮等。“我们希望能给这部分群体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也能靠劳动获取报酬。”北京某蛋糕连锁店经理桑迪告诉记者,该企业目前已在10家店面中为心智障碍者提供岗位,包括保洁、摆价签等,并享受与普通员工同样的工资待遇。“有些学员工资能达到每月三四千,甚至有一些条件不太好的家庭还要靠这份收入维持生活,这让他们的父母都想不到。”曲卓说。
  *就是其中一位,他的父母几乎没有稳定职业,靠低保维持基本生活,已经工作三年的*最近刚刚与企业续签了合同,成了家中的主要经济来源。
  但让心智障碍者到社会中工作,并非所有父母都能接受。“主要是怕孩子在社会上受歧视,宁肯将他们养起来,但总不能养一辈子吧。”曲卓叹了口气。
  这天下午,临近下班,蔚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走上楼凑到董玲慧面前,让她帮忙给餐厅所有的同事一起拍了张全家福。
  “我们希望蔚蔚在社会上能受尊重地就业,得到社会的公平对待,这就够了。”前来接蔚蔚下班的母亲看着这一幕,对记者说。
  (文中*为化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