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障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能好好睡觉,谁想拖后腿广东这家医院的V [复制链接]

1#

好消息,失眠不用数绵羊了

有个心理学方法让你快速入睡!

90后成双11助眠产品购买主力

90后心理问题多发

悲观、焦虑、厌世

然后更睡不着……

年轻人为何睡不着?

12月3日,医院心成立全国首个失眠与焦虑障碍诊疗中心,同时心理精神科病房正式对外开放,解决失眠与焦虑障碍不再只是在门诊与医生聊天、回家吃药,该中心还将运用VR技术治疗、个体化“自我”治疗等新手段,帮助患者彻底摆脱失眠与焦虑障碍的困扰。

你睡眠够么?

赶紧对照,看有无拉低平均线

《中国睡眠质量调查报告》显示,16%的被调查者存在夜间睡眠时间不足6个小时,83.81%的被调查者经常受到睡眠问题困扰。

在越来越多的“睡不着”群体中,“90后”成为主力。《中国睡眠指数》显示,3/4的“90后”表示在晚上11点后入睡,在凌晨1点后入睡的占了1/3。

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主任医师范长河表示,有睡眠问题的人开始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一样成为我们身边的“慢病”群体。失眠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而且有部分人群往往在失眠的同时伴有焦虑障碍这样一个“兄弟”。

最新研究资料显示,中国焦虑障碍患病率约为7.6%,失眠障碍患病率约为12%。

“医生,我就是睡不着,整宿的睡不着,而且白天也不困,什么也不想干,就是很紧张”,这是范长河经常在门诊碰到的问题,很多时候这部分患者还是被家人逼着来的。

失眠真的因为焦虑么?

范长河介绍,失眠障碍和焦虑障碍是两大不同的疾病实体。

也就是说,失眠不一定就有焦虑障碍,有焦虑障碍的人也不一定会失眠。

然而,两者具有相似的神经生物学特点,“所以有部分人会同时存在这两种精神障碍,互为因果,就像两兄弟一样”。

为何失眠、焦虑反复发作?

范长河介绍,失眠和焦虑障碍存在某些共同特点:

两者均为心理-社会-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患者大多具有神经质或高唤醒的神经素质特征;或具有性格急躁、认真细致、追求完美等心理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某些“条件化现象”,导致失眠和焦虑一旦产生后,症状反复发作,不能痊愈。

范长河提出,促进条件化消退,可极大地提高失眠和焦虑的痊愈率和降低复发率。

问题来了,什么是“条件化现象”“条件化消退”?

隔壁老王只要上台讲话就特别紧张

每讲一次,就紧张一次

长此下去,

这种“条件化现象”不断强化

变得越来越严重

怎么解决?

办法1

通过各种办法

让老王上台讲话前尽量放松

一旦奏效

经历多次以后

每逢上台讲话就紧张的“条件化现象”

就消退了

办法2

通过药物,让其精神放松

保证老王上台讲话不紧张

经历多次以后

每逢上台讲话就紧张的“条件化现象”

将逐渐消退

简单来说,把外界刺激与焦虑反应之间的联系切断,且经历多次以后,这种“条件化现象”就消退了。

“但是痊愈了,不代表终身不出现类似症状,万一哪次上台讲话前老王又紧张了,就等于条件化重现。这时,就要再次解决问题。”

怎样彻底摆脱失眠和焦虑的困扰?

第1步

消除症状

就是说,先解决当下失眠、焦虑等问题,并且要最少保持两三个月不发作,才算消除症状。

第2步

调整心理素质特征

一个人的心理素质不是独立存在,而是与外界有交互作用。每个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都不一样。

打个比方,一个人的抗压能力差,特别敏感,如能改变他的心理素质特征,就为彻底摆脱失眠、焦虑打下坚实基础。

第3步

管控应激源

应激源即外界刺激。失眠、焦虑患者往往承受着不良的外界刺激。所以,要为失眠焦虑患者尽量创造良好的外界环境,例如愉悦的工作生活氛围。

第4步

条件化消退

各种基础打好后,我们可以开始治疗,即启动“条件化消退”机制,把外界刺激与患者焦虑反应之间的联系切断,逐渐达到治疗效果。

VR辅助“条件化消退”治疗

提高失眠、焦虑治愈率

广卫君了解到,范长河团队首创了VR辅助的条件化消退治疗。范长河表示,利用VR的沉浸式、交互式和构想式技术优势,可以打造出类似客观环境又超越客观的时空,结合心理学现有放松训练、音乐治疗、催眠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有助提高心理减压、情绪调节、缓解疼痛、消除失眠、调整认知、降低敏化等效率,促进条件化消退。

▲范长河主任指导VR治疗

“传统治疗过程往往很慢,有时未必达到理想效果”,范长河表示,VR技术可以灵活地调整治疗时间和治疗方式,在最短时间内达到让患者基本放松的水平,确保每位患者每次治疗和训练都能获益。

此外,通过VR的大型数据库系统,长期记录每位患者每一次的治疗反馈,对患者的总体治疗情况,尤其是认知改善的时间进程进行系统分析,这将极大提升这类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值得一提的是,新成立的医院心理精神科病房为全开放病房,主要面向失眠障碍、焦虑障碍、轻性抑郁、适应障碍、心理生理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等轻性心理障碍,提供个体化整合治疗,以实现完全痊愈、不复发的目标。同时,面向重性抑郁、双相障碍、分裂症等重性精神障碍,为早期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个性化干预和优化治疗。

记者|周颖怡

编辑|尹蓁责编|黎晓心

通讯员|高龙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