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障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网络学习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评述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网络学习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日渐凸显。通过文献调研和内容分析发现,国内外关于该问题的研究如下:在内容上,主要集中于网络学习硬件环境、网络学习方式、网络学习内容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心理健康的社会适应、自我认同、身体健康的视深度、注意力集中、记忆广度等维度尚未涉及;在范式上,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法进行理论探讨和现象描述,但研究者与研究对象间的距离较远,测量(体测)研究、实验研究及大规模量化研究鲜见;另外,研究者群体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建议加强青少年身心健康评价标准的理论研究,采用大规模测量的方法对身心健康各具体维度进行研究,采用实验法优化干预方案,还要提升研究者自身的研究能力,加强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

一、研究背景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网络学习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学习者正借此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72亿,其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为25.4%。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群体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MOOCs、翻转课堂、泛在学习等网络教学模式正在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已经参与到基于网络的教与学之中。然而网络似一把双刃剑,有研究显示,“美国PEW互联网与美国人生活项目组通过调查发现,有一半多的青少年会在网络上做一些不想让父母或他人知道的事情。由于青少年好奇心强但自制力较差,很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上网聊天、浏览不健康的内容等”。此外,智能设备对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值得警惕,如可能引起视力下降、引发儿童肥胖、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等。所以,探讨网络学习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不仅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还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而其前提和基础是系统地考察并厘清国内外关于该问题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二、数据来源

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分别以“网络学习”“数字化学习”“在线学习”“在线课程”或“网络环境”并含“健康”“身体”“心理”为篇名检索词,以“核心期刊”为筛选条件,检索得到结果42条;以“网络学习”和“身心健康”为篇名检索词,检索得到结果1条。

进一步在“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数据库中以TI=(WebBasedLearningORE-LearningORDigitallearningOROnlinelearningOROnlinecoursesORWebenvironment)ANDTI=(HealthOREffectORAffectORInfluence)为检索内容,以“-”为检索时间,共检索出英文文献篇。在结合研究主题、框架、关键词并在通读的基础上,经过内容分析删除相关性低的文献,本研究重点分析了最相关的核心文献43篇,其中中文文献36篇,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英文文献7篇,来源于SSCI数据库。另外,本研究还分析了课题组专家提供的教育学、心理学和体育科学三方面的课题资料。表1是检索到的与该主题相关的篇期刊文献的年度分布。表1该主题相关文献的年度分布。

三、概念界定

(一)网络学习

邱瑛认为,“网络学习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广义的网络学习是指学习主体受网络环境作用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狭义的网络学习就是在线进行系统知识的学习或对网络化系统知识的学习,即在互联网支持平台上,学习者通过网络进行系统知识学习的一种方式”[1]。由于多数研究者在讨论相关话题时并不进行严格的概念界定,为全方位反映该领域的进展,本研究采用内涵更为广泛的定义,主要从网络学习硬件环境、网络学习方式、网络学习内容三方面讨论网络学习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

(二)身心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由此可见,身心健康(somatopsychichealth)是由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构成的。体质指的是“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素质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本研究采用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教体艺[]8号)体质健康的定义,即体质健康由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构成。关于心理健康,本研究采用王登峰等的定义,即“心理健康是在良好的生理状态基础之上的自我和谐及与外部社会环境的和谐所表现出来的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至少要具备四个条件: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自我接受能力,有理想有追求和保持常新的心态”[2]。

四、网络学习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

本研究主要从三方面探讨网络学习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网络学习硬件环境、网络学习方式和网络学习内容。

(一)网络学习硬件环境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影响

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年这五年与前一个五年相比(—年),19~22岁年龄组但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测试的各项指标下降幅度明显减小;各学段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上升,并出现低龄化倾向;学生肥胖和超重检出率仍呈上升趋势”①。与年相比,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但上述几大问题仍然存在②。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年南通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全市中小学学生近视率超过了70%,三个学段的近视率都呈上升态势,其中,7~11岁小学生增幅最大,也就是说近视的孩子年龄越来越小,近视率城乡差距缩小并且慢慢消失。高频率地使用电子产品和较重的学业负担是导致近视率上升且倾向于低龄化的重要原因。

国内学者刘淑一认为,相对于心理健康,网络学习硬件环境对小学生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可能更难以挽回[3]。据统计,“小学生的每次上网时间一般为一个小时左右,这一个小时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只是上网时间的一小部分,但是相对于正在成长、发育的小学生来说,实际上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范围。因为小学生的心率、血压、肺活量以及其它生理指标都还不稳定”[3],长时间端坐在电脑前注视屏幕,易导致肌肉萎缩、骨骼弯曲、身体变形、视力障碍及各类皮肤疾病。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还极易造成情绪激动,不利于小学生心脏的健康发展。而手机、iPad等移动智能产品的普及无疑会加速这一趋势。

作为补充,国外学者Kozeis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经常观看电脑屏幕会引起眼睛不适、视力模糊、疲劳和头痛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照明不良、眩光、工作台设置不当、其他影响视力的未知问题或这些因素的组合引起的[4]。在使用电脑过程中,出现最多的症状是眼睛灼热和肌肉疼痛,这些症状与计算机使用持续时间显著相关[5]。电脑开机发热后会释放一种名叫“三基磷酸盐”的气体,并且电脑越新,这种气体释放得越多,它会引起皮疹、鼻塞、头昏头痛等过敏症状,青少年对此尤为敏感[6]。国内学者孟迎春等也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端坐时间无差异的情况下,个人使用电脑的次数越多,使用年限越长,使用中越不注意休息,则越易患颈腰椎病[7]。此外,电脑、手机工作时产生的不同波长、频率的电磁波正悄悄地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引发各种社会文明病[8]。

(二)网络学习方式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

1.网络学习方式与学生的兴趣

网络学习方式与学生的兴趣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国内有学者认为,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被更好地激发[9];国外一项实证研究也发现,兴趣对学生进行数字化学习的意图有显著的影响[10]。

2.网络学习方式与情感、态度

国外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在网络学习方式下,学生遇到了广泛的情绪活动,而活动中的互动是情感反应的重要前提[11]。国内学者范文霈等在其研究中进一步指出,在网络学习环境下,人与人之间都普遍表现出一种相对平等的关系,这种平等不仅仅表现在外部形式上,更体现在内在心理上。在这种平等关系下进行的网络学习,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信、自尊、自强、自爱等重要的人格品质,而且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意志、信念和动机也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在产生新的想法、创意时,能够及时地与教师、专家或学习伙伴进行交流和分享;在遇到问题时,也能及时地向教师和专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那么这将有利于产生深刻的思想碰撞,有利于学生形成安全轻松的心理氛围和开放性心灵[12]。

3.网络学习方式与学习适应性

“学习适应问题亦称学习适应不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根据学习条件的变化积极主动有效地进行身心调整,而导致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达不到应有发展水平的学习干扰现象”[13]。冯红等在研究中指出,使用平板电脑学习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符合正常分布,并且适当的使用周期和强度对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具有正向影响,并得到大部分家长的支持和肯定[14]。柏菊花的实证研究表明,虽然中学生在适应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差异较小,但整体适应性的水平较低;中学生网络学习适应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它可以有效依托于自适应系统,从而加强适应网络学习的能力[15]。其他关于网络学习适应性现状的研究则采用“学习障碍”“认知障碍”“情感缺失”“心理因素”等概念进行阐释[16]。

4.网络学习方式与自我效能感、社会临场

感简单来说,自我效能感“是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17]。谢幼如等基于实证研究认为,控制其它条件不变,上网的软硬件条件好则自我效能感水平高,即个人更能觉得自己能够成功地完成某一件事情[18]。Alenezi等研究发现,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对学生使用数字化学习的意图有显著的影响[10]。“社会临场感是个体在探究社区中,利用媒体在社交和情感等方面展示自我的能力”。研究发现,社会临场感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态度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变,有利于学生形成较好的学习体验;社会临场感强的学习者有较高的学习满意度[19-21]。此外,社会临场感还能提升网络学习效果和降低网络学习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孤独感[22]。

5.网络学习方式给青少年身心健康带来的负面冲击

王纬虹通过对重庆市4~9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各种心理问题检出率介于4.7%~26.4%之间,主要表现在意志力薄弱、交际能力缺乏、敏感脆弱以及自卑、感恩缺失和异性交往问题等[23],这可能与近十年网络学习在国内迅速普及有关。有调查显示,在各年龄段中,12~30岁的青少年上网率最高,也最容易出现情绪低落、身体健康状况下降等问题[24]。事实上,网络学习方式给青少年身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冲击一直是国内国际学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