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隔三岔五就会听说某年级某班的学生得了抑郁症,休学了。刚开始大家还觉得稀罕,久而久之这样的事已经不再是“新闻”了,已然成为了一种常见现象。
家长来帮学生办休学的时候都是眉头紧锁,但又多多少少有些不理解,为什么我的孩子会抑郁呢?平时看着好好的啊,为什么医生会诊断为抑郁呢?接下来就给各位家长罗列10条判断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帮助家长学会观察孩子的心理。
心理活动强度
心理活动强度是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在遭遇精神打击的时候,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类精神刺激,反应各不相同。抵抗力差的人往往反应强烈,并容易留下后患,可以因为一次精神刺激而导致反应性精神障碍。
心理活动耐受力
我们把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看作是衡量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称为心理活动耐受力。慢性的、长期的精神刺激,可以使耐受力差的人处在痛苦之中,在经历一段时间后,便在这种慢性的精神折磨下出现心理异常,个性改变,精神不振,甚至产生躯体疾病。
学校里面有很多孩子偶尔一次考不好就会一蹶不振,这就是心理耐受力差的表现。
周期节律性
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上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例如,人的注意力水平,就有一种自然的起伏。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固有节律经常处在紊乱状态,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都可以说他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了。
意识水平
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品质的好坏为客观指标。如果一个人不能专注于某种工作,不能专注于思考问题,思想经常“开小差”或者因注意力分散而出现在工作上的差错,我们就要警惕他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暗示性
易受暗示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无关因素引起情绪波动和思维的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他们的情绪和思维很容易随环境变化,给精神活动带来不太稳定的特点。身边有很多学生太在意外界的眼光,希望所有人喜欢自己,然而这是不可能的。
康复能力
在人的一生中,谁也不可避免遭受精神创伤,在精神创伤之后,情绪会出现极大的波动,行为暂时改变。但是由于人们各自的认识能力、各自的经验不同,从一次打击中恢复过来所需要的时间也有所不同。
心理自控力
对情绪、思维和行为的自控程度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
自信心
一个人是否有恰如其分的自信,是精神健康的一个标准。自信心实际上是正确自我认知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具有“缺乏自信”的心理倾向,对任何事情都显得畏首畏尾,并且不能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提高自信心,那么,我们可以说,此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不高的。
社会交往
当一个人毫无理由的与亲友和社会中其他成员断绝来往,或者变得十分冷漠时,这就构成了精神障碍症状。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多见的是心情抑郁,人在抑郁状态下,社会交往受阻比较常见。
环境适应能力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儿,都应该具备随时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在自己舒服的环境里可以游刃有余,在不舒服的环境里也能够做到独善其身。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生而为人,不可能让环境去适应你,而必须是你在不停地适应环境。
小编寄语:作为家长在孩子心理健康方面千万不能马虎大意,周围患抑郁症的孩子越来越多,我们还是要引以为戒。平时多给孩子正能量,增强他们受挫折的能力和适应力,先会做人再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