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是否有包容性,无障碍设施的完善程度是一个重要的观察视角。但当数字技术日益参与并重塑人们的生活时,那些障碍群体怎么办?
1月11日,由腾讯研究院和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联合主办的科技向善创新周正式拉开帷幕,本场专题论坛将主题设定为“信息无障碍:从城市盲道到数字包容”,大会试图将数字技术的讨论焦点,对准那些我们生活中的障碍人群。
在过去20年里,人们已经从生存在纯粹的物理空间变成了同时生活在物理与虚拟世界之中,人们的许多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发生了变化。那么,当数字技术快速改变我们生活时,那些有视觉和听觉障碍的人,该怎样适应变化?或者说我们该如何让他们也拥抱数字技术?
实际上,数字技术虽然短期内让视障、听障以及认知障碍人群面对新的学习门槛,却也为他们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帮助他们提高信息交互,改善生活境遇。比如用数字手段优化城市盲道,让听障人群补足听觉信息……越来越多的工作能够远程办公,也使得障碍群体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
人人会有障碍
无障碍与信息无障碍与每一个人都有关系,世界银行和世卫组织年出版的《世界残障报告》显示,人一生中平均有约11%的时间会处于“残障”状态。
大多数人到了老年,都会或多或少遇到视觉、听觉、触觉甚至是认知和行动方面的障碍,无障碍设施不止服务于那些残障人群,也关系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在此次专题论坛上,北京红丹丹视障文化服务中心的王伟力首先介绍了他们对视障人士的服务内容。年,王伟力开始尝试以“视觉讲述”的方式,为盲人讲述电影;后来又创办心目图书馆,发挥志愿者的力量为盲人读书,通过把书籍变成语音的方式进一步扩展盲人“看”世界的边际。
王伟力说,视障人群的具体需求是什么,怎么用手机,怎么做饭,怎么出行,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应该提供一种常态的视觉讲述服务,把这个世界的信息传递给他们,让他们在触摸中了解世界,让他们有更丰富的心理视觉。
在他们的梦里,没有鲜艳的视觉信息,但有清晰的声音、味觉,随着视觉讲述的服务越多越好,他们的梦境就会有视觉信息。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跟我们一样,欣赏这个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
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总经理陈妍分享了他们的一项研究,怎样让视障用户顺畅上网。例如,对于网络登陆的验证码问题,视障人群对此是“深恶痛绝”的,他们常常被验证码卡在登录环节,拖动滑块验证的步骤,对视障用户来说是非常高的门槛。
后来,他们的团队想了这样一个方法——倒数等待,视障用户不再需要任何操作就能完成验证登陆,同时后台辅以工作量证明机制来识别正常用户与恶意用户,使用提高恶意用户作恶成本的方式,解决了验证码所需要的安全登录问题。
在过去,很多互联网产品都有类似的情景,即无法让视障用户顺畅使用。所以,让他们能够拥有平等的体验,是所有数字产品供应商应该更加重视的问题。
信息无障碍不止可以帮助障碍群体在数字世界通行,亦有可能反哺他们在现实世界中的生活。城市象限的创始人茅明睿曾经是一名城市规划师,他们做了这样一个项目,为视障群体设计制作了一个安装了GPS和雷达波装置的手杖。这个手杖可以像倒车雷达一样,收集盲人出行时的反射数据和位置数据。将收集回来的数据投射到地图上,就能够知道盲人行走在城市盲道上时,在哪些地方遇到了障碍。
茅明睿希望,带有雷达扫描和数据回传的盲杖,未来可以扩大生产,例如获得10万根的许可授权,采集10万名视障人士的出行数据。这样就能够准确知道这些视障人士会遇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否需要用公共财*去解决,把资金精准投入到盲人的出行节点上,让无障碍城市的改造成本降低,同时也提升视障群体自我帮助、自我实现的获得感。
此外,针对现在无障碍建设的各种规范标准,城市象限团队已经将它们构建成了知识图谱,团队有了这些图谱数据库,便可以和地图公司合作,构建一个类似大众点评网的系统,把对所有无障碍设施的评估都收纳进来。在地图上每一个点,都能够像大众点评网一样,将用户的无障碍评价反映出来,例如告诉用户这个地方有没有扶手,那里有没有坡道……
数字技术可以做更多
在听障领域,数字技术也能有更多的施展空间。腾讯天籁实验室专家研究员肖玮分享了他们在过去一年中对听障领域进行技术赋能的一些探索。
天籁实验室的前身是腾讯多媒体实验室的音频团队,现在主要服务于腾讯会议、TRTC等产品,提供完备的音频解决方案,让用户能够听得清、听得真。
实际上,日常生活中听力障碍司空见惯。有一项统计表明,人开始发生听力障碍,到真正被确认有严重的听力问题,这个过程的平均时间大概是7年,所以,我们应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