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记者
赵孟编辑
翟瑞民1
因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遭遇诸多困境,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在应对老龄化问题时表现出的“不近人情”引发广泛讨论。
有网友日前爆料称,湖北省广水市一位94岁的老人行动不便,为了办理激活社保卡事务,不得不被人抬到银行设备前面进行人脸识别。事件被曝光后,农行广平支行发布公告称,此事暴露了该行服务宣传不到位、服务意识不浓的问题,对此表示诚挚的歉意。
在另一起事件中,湖北省秭归县茅坪镇西楚社区一位老人冒雨去缴纳医保,却被告知不收现金。对此,秭归县相关部门通报称,事发后工作人员已上门为老人办理了居民医保。涉事的茅坪镇西楚社区相关人员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在当地缴纳社保可使用手机下载“湖北税务”应用程序操作,或者绑定银行卡代扣,但如果带现金到社区缴纳,工作人员将核实身份证后,用自己的手机软件帮忙缴纳。
界面新闻注意到,在这两起事件曝光前,国家层面显然已经注意到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诸多不便,并专门发文提出解决方案。年1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要求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11月26日,在《实施方案》国务院*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改委秘书长赵辰昕表示,《实施方案》出台后,将建立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共同牵头、国务院有关部门参加的部际联席会议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统筹推进,抓紧研究各领域配套实施方案,力争在年底前,尽快出台一批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最迫切问题的有效措施。
建立破解“数字鸿沟”长效机制
在老龄化时代,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如何更好应对老年人的需求成为一个亟待重视的问题。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万人,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万人,占比达18.1%。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万人,占比达12.6%。民*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
《实施方案》介绍,随着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得到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社会治理和服务效能。但同时,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不少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
为此,《实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提出了20条具体举措要求。其中,不少具体应对措施颇具亮点。
比如,在便利老年人办事服务方面,《实施方案》要求设置必要的线下办事渠道,”医疗、社保、民*、金融、电信、邮*、信访、出入境、生活缴费等高频服务事项,应保留线下办理渠道,并向基层延伸,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
在便利老年人日常消费方面,《实施方案》也明确要求保留传统金融服务方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要改善服务人员的面对面服务,零售、餐饮、商场、公园等老年人高频消费场所,水电气费等基本公共服务费用、行*事业性费用缴纳,应支持现金和银行卡支付。”
《实施方案》还提出,各地不得将“健康码”作为人员通行的唯一凭证,对老年人等群体可采取凭有效身份证件登记、持纸质证明通行、出示“通信行程卡”作为辅助行程证明等替代措施。有条件的地区和场所要为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设立“无健康码通道”,做好服务引导和健康核验。
国务院办公厅电子*务办公室主任卢向东在吹风会上介绍,《实施方案》在起草过程中,国务院办公厅也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协调,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实施方案》提出了到今年底、明年底和年底的三个阶段工作目标,到今年底对于老年人面临智能技术的突出问题要拿出解决措施,同时再经过两年的努力,不断完善智能化的技术服务,进一步完善传统服务措施,逐步建立老年人面对“数字鸿沟”的长效机制。
开设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新型教育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我国21世纪人口老龄化和经济社会对策研究”课题首席专家左学金很早就注意到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
左学金告诉界面新闻,根据联合国年世界人口前景展望关于中国人口的预测,本世纪中叶后几十年内,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高达30%左右,甚至显著高于今天的日本(约26%)。人口老龄化对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将带来严峻挑战。除了积极调整生育*策,还需要推进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减轻老龄化带来的疾病及长期照护负担,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有效地利用老年人资源。
他说,在信息化与大数据时代,实现健康老龄化与积极老龄化的一个较大障碍是“数字鸿沟”(DigitalDivide),即在信息化时代不同地区、产业或社会阶层之间在开发与利用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
左学金引用武汉大学年进行的“中老年人使用互联网情况调查”报告介绍,在中国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口中,仅有21.4%的中老年人使用互联网,而多达78.6%的中老年人从来不上网。调查还发现,我国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主要发生在城市,网络用户中只有0.3%是农民。
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乔晓春向界面新闻分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生活服务智能化技术的到来,老年人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越来越弱,近些年社会上将涌现出一批“新文盲”,“并不是不识字,许多人还是高级知识分子,但他们跟不上现代的生活方式了”。
乔晓春表示,从现在到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老年人的比例将越来越大,加之老年人寿命延长,老年人活力增加,他们的日常生活需要融入公共服务的地方也会越来越多,为此,社会需要开设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新型教育。
“所谓的‘数字鸿沟’在本质上是‘知识鸿沟’或者‘教育鸿沟’。”左学金建议,以老年人群体为特定对象,以社区和学校为载体,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实施“数字扫盲运动”。地方*府与城乡社区应该对这一运动起主导作用,同时注意发挥家庭、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作用,推动老年人学习组织的发展,让老年人互教互学。
他同时建议,应鼓励手机和其他移动终端制造商设计和生产适合老年人的价廉物美的产品,对老年人实行价格优惠,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帮助和支持老年人购买手机和其他移动终端产品。在特定时期如重阳节前后,针对这些产品的销售可出台适当的减免税*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