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花费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3926462726199884&wfr=spider&for=pc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得到广泛应用,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社会治理和服务效能。但同时不少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突出表现在无健康码出行不便,网上挂号、网上就医、网上购物“障碍”重重……
针对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遇到的种种“痛点”“难点”,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解决方案。
如何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问题,总体来看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传统服务方式不能抛弃,两条腿走路方能行稳致远。有效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让广大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实施方案》提出:
到年底前,集中力量推动各项传统服务兜底保障到位,抓紧出台实施一批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最迫切问题的有效措施,切实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
到年底前,围绕老年人高频服务事项,推动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更加普遍,传统服务方式更加完善。
到年底前,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便捷性不断提高,线上线下服务更加高效协同,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实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例如:
01
疫情以来,扫码通行成为必须。但对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扫码的老年人而言,“健康码”却成了日常生活的“拦路虎”。《实施方案》指出,各地不得将“健康码”作为人员通行的唯一凭证,对老年人等群体可采取凭有效身份证件登记、持纸质证明通行、出示“通信行程卡”作为辅助行程证明等替代措施。在充分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前提下,推进“健康码”与身份证、社保卡、老年卡、市民卡等互相关联,逐步实现“刷卡”或“刷脸”通行。
02
约车软件太复杂不会操作,移动支付、“扫码”乘车搞不定……当年轻人享受智能化带来的便捷出行时,不少老年人却在感叹出行难。《实施方案》表示,引导网约车平台公司优化约车软件,增设“一键叫车”功能,鼓励提供电召服务,对老年人订单优先派车。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客运等公共交通要保留使用现金、纸质票据、凭证、证件等乘车的方式。
03
网络预约挂号、自助缴费、自助打印检验报告……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的智能化就医服务,却成了不少老年人求医看病的难题。《实施方案》指出,医疗机构、相关企业要完善电话、网络、现场等多种预约挂号方式。应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保留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报告等人工服务窗口,配备导医、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就医指导服务。
04
移动支付、网上缴费不放心,现金支付很多商家不愿收,银行网点智能终端操作复杂……年轻人使用流畅的移动支付,却让不少老人心里不踏实。《实施方案》指出,保留传统金融服务方式。零售、餐饮、商场、公园等老年人高频消费场所,水电气费等基本公共服务费用、行*事业性费用缴纳,应支持现金和银行卡支付。加大对拒收现金、拒绝银行卡支付等歧视行为的整改整治力度。
05
现在不少文体场所门票要网上预约,很多老人只能让孩子帮忙搞定,新开发的智能服务老人们也不大会用。《实施方案》指出,需要提前预约的公园、体育健身场馆、旅游景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场所,应保留人工窗口和电话专线,为老年人保留一定数量的线下免预约进入或购票名额。针对广场舞、群众歌咏等普遍文化需求,开发设计适老智能应用。
06
如今,“互联网+*务服务”让老年人办事少跑腿,但很多时候得靠孩子帮忙才会办。《实施方案》指出,各级*务服务平台应具备授权代理、亲友代办等功能,方便不使用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网上办事。医疗、社保、民*、金融、电信、邮*、信访、出入境、生活缴费等高频服务事项,应保留线下办理渠道。
07
智能终端的使用给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不少老年人却不会用或用不好。开发便于老年人使用的智能产品,帮助学会使用,是他们的心声。《实施方案》表示,推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适老化改造,使其具备大屏幕、大字体、大音量、大电池容量、操作简单等更多方便老年人使用的特点。针对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困难,组织行业培训机构和专家开展专题培训。
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今天,要真正解决老年人面对技术“鸿沟”,需要用老年人的眼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