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在一起聊天,免不了要聊起各自的孩子。总有家长问我:“王老师,你家孩子是怎么养成的?看你也不怎么管他,这天性抚养就是自由自在的成长吗?不用管他吗?那样的话,孩子怎么才能懂得规划自己的人生呢?”
是啊,由着孩子自由成长,家长完全不管不问的话,在现代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就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但是家长的干涉,就有过度干预的可能。怎么做才是最恰当的带养?就成了一个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孩子们的成长是有迹可循的,有规律可以依循的,如何借助这个成长的规律,顺势引导孩子在自由成长的基础上懂得规划自己的人生,我们今天从下面几点来看。
孩子自身成长的规律:
自主性是孩子成长的需要发展心理学讲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论时,直观地呈现了孩子们在安全感满足之后,紧接着就需要获得自主性成长。
现实中,我们经常听到孩子们说:“我想要自己的时间”,或者“我想自己一个自己喜欢的……”等不愿意被家长替代选择的时候,就是他们的自主性想要发展的时机。
自由成长,自主安排自己的事务,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
生命力的发展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自有其面对这个世界的力量,这种生命力,就好比种子发芽一样自然。
孩子内在生命力,是我们需要着眼的地方,因为发挥好生命力量的成长作用,孩子就会自主奋发向上,家长可以少操多少心呢。
家长朋友们说我家小孩好带,原因就在这里。主要是我愿意给他自主空间,支持他的生命力发展,并引导这个生命力量向着积极的方向成长起来。
也因此,我讲课时经常说:感觉自己带娃费力的妈妈们,你们可能是用错了方法。
是的,孩子自身有成长力量的,哪用得着家长死拉活拽的惹人烦。
只是我们常常不知道该在什么地方用力,在什么地方给人家用力的机会而已。
哲学三问出现一个人成长到了青春期,自然而然地脑海中就会出现这样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道出这个经典的“哲学三问”,他在学术中,将精神与物质对立起来,用辩证的方法启发思想、揭露矛盾。
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恰恰拥用这样的特点:心智水平发展更快,精神开始长足发展,坚持与环境(或父母)对立,对自己的事情思考比较多,想要拥有自己的言论自由和行动自主能力,或改变现有境遇、或立下远大理想,更多呈现出与外界的冲突与不和谐。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读书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很好的诠释了青春期哲学三问的意义。
青春期是一个比较早期的整合过程,每个个体在充分体验了安全感、自主性、主动性发展之后,经过颠扑坎坷,度过青春期的孩子就会形成比较稳定的人格特点。
所以心理学上有个理念:青春期是孩子留给家长的最后一次和解机会。
是的,就算你之前再替代、控制、伤害他,只要在青春期时恰当引导,鼓励自主,积极陪伴他,亲子关系也有可能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的。
如何在支持孩子天性成长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向着正向积极的方向规划自己的人生呢?
恰当引导,遵守规则才是最大的自由回到前言,我虽然跟着孩子自己的成长速度在教育,但我并没有放弃对他的要求。很多时候,孩子们需要适度的规则感,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而围绕在孩子有了语言和行动的能力,能够和外界交流、沟通之后,就从来都没有不需要遵守规则,只享受自由的时候。
俗话说:遵守规则才是最大的自由。天性成长,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并非一味追求自由不学习规则。恰恰相反,可能正是因为孩子们在进入某个环境之初,先对规则比较敏感并且主动遵循规则做事,所以才看上去显得他更加自由。
比起早早识字、学习成绩、考上好大学,懂得主动适应外在环境,愿意主动遵守规则,才是最有用的知识。很多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就是不愿意主动适应新环境,所以导致开学时的适应障碍,不能上学,又影响学习进度,情绪低落,心情抑郁,心理不健康了,才来进行心理咨询。
所以我说,与其让孩子多考分数,不如让他懂得主动适应环境的多种方法。
三观教育,以身作则让孩子耳濡目染得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称为三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家长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理念引导孩子认识客观世界,并且辩证地看待事物带来的影响。既要看到不利的方面,更要看到有利的方面,引导孩子积极、乐观的情绪和应对行为方式。
人生观是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表现在幸福观、生死观、苦乐观、荣辱观、恋爱观等多个方面,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集中体现,对一个人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产生背景性的影响。
价值观是在世界观和人生观基础上的对利益的根本看法。表现在个体生活工作中的价值倾向,是利己还是利人,是集体主义价值为上,还是个人私利为上等。
事实上,在教育孩子中,三观之间互相影响、互相支持。只要我们坚定立足于专心做好自己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事情,关键时候多想想道德伦理,就没有问题。孩子们的价值观更是在家庭中、在学校中耳濡目染而来,家长和老师的言行表现、情绪心智水平处处都影响着他们。所以,成年人的以身作则,就是三观教育最好的方法。
生命教育:生命值得被尊重和珍惜生命教育,是以一个生命个体来感知其他生命个体的教育,是升华了的三观教育。当孩子对于资源损耗的现状有所了解,他们就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节省资源;当孩子知道校园霸凌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有多大,他们就会努力不去做一个欺凌者与被欺凌者。
生命教育引导孩子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看到美好,珍惜自己、呵护别人。自然而然地,他们对于自己的人生就会有更清楚的想法和意图。
幸福感幸福感就像性高潮,你想要有才会有。假如你嘴上说的想要幸福,却一直在做出推拒的行为,那么幸福的感觉是不会来临的。
成年人内心是否有对幸福的追求,是否有发现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能力,决定了他养育的孩子幸福感指数有多少。
家长通常把自己的焦虑强加在孩子身上,强调假如考不上好大学他就不会幸福,这就像是给孩子下了一个魔咒,就算考上不错的学校,他也不会感觉到幸福的。
感受幸福、追求幸福是衡量个体生命质量的最终标尺,如何具备感受幸福的能力?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向着幸福的目标前进?每个个体有自己不同的需求,其过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所以,想要孩子对自己的人生有更好的规划,需要家长拥有更多的幸福感。那些苦口婆心念叨苦大仇深的家长,还是从今天开始,换一个表达爱的方式吧。
天性成长和正向人生之间的距离,只是我们等待花开的时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