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学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我们来看看这些心药的作用吧!
随着进入老年期,人的身体会逐渐衰退,身体的应激能力和承受能力降低,老年人面对即将到来的疾病和死亡以及退休、丧偶、好友丧亡的生活事件,会产生焦虑,无助,恐惧,悲观的心理变化,这些变化最终会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老人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感知、记忆、思维、情绪、情感等方面;感知是指相应功能老化减退,老人视、听、嗅、味感觉功能下降,导致反应慢,行动迟缓,注意力减退,易跌倒等表现,会使老人产生悲观、孤独、冷漠、猜疑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导致老化速度的快慢,出了遗传之外,主要预防方法是多学习、多锻炼,勤保养。
记忆是指老人对刚发生,已发生及发生时间久远的事情的回忆能力,预防方法为加强记忆的训练,掌握提高记忆的方法,例如:
1.多转动眼球,将眼球左右来回转动30秒。
2.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
3.每天击掌蹬脚,有助于下肢血液循环,调节神经活动,延缓衰老。
4.多吃蓝莓每天2-2.5杯蓝莓汁。
5.经常与人交流,聊天。
思维是指由于老人感知,记忆减退,无法形成概念,逻辑推理及解决问题,预防方法为加强身心保健,多进行娱乐益智活动,从而保持良好的思维能力。
情绪则指老人不能控制自身情感,常常有易怒、暴躁等负面情绪,这种情绪多与疾病,生活事件有关,应树立老人正确的生气观,保持乐观的情绪。
那如何更加详细的了解老人心理呢?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与老人交流,多多观察老人的行为、语言、思考能力、直觉、记忆、注意力等方面的因素。尽量多询问,观察老人是否有焦虑,心慌,坐立不安的感觉,是否有情绪低落,失眠,感到难过,活动少,易激惹或痛苦的想法,对过去、现在与未来都比较消极等,如有发现,多开导老人的同时,医院进行检查与治疗。
一位健康的老年人表现为:
1.智力正常,思路清晰,回答问题清楚了。
2.情绪健康,乐观开朗,知足常乐,随遇而安。
3.意志坚强,做事有始有终,不轻易冲动。
4.关系融洽,具有稳定的人际关系,有知己的朋友。
5.适应环境,有积极的处世态度,能丰富自己的生活,及时调整自己。
6.人格健全,充分的了解自己,有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
7.行为正常,能正常生活学习工作,一切行为与同龄人一致。
老年焦虑症是老人群体一种很普遍的情况,多有易烦恼,紧张,过分自责,适应能力差,敏感等性格特征,造成的原因可能为离退休、丧偶、经济窘迫、家庭关系不和,对疾病过分担忧等;应对方法为:询问老人是否惊恐、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坐卧不安等,多留意观察,情况严重时及时就医检查治疗,情况轻松时可以多分散老人注意力,指导缓慢地深呼吸、放松全身肌肉、练气功、听音乐、静坐等,必要时家人陪同。
老年适应障碍是针对于离退休老人的一种症状,由于老人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从而导致焦虑,抑郁,悲哀等消极情绪,发生原因大多是由于老人心理准备不足导致,预防方法有:平时多发展个人爱好,多参与社交活动或人员多的活动。症状表现为坐卧不安,行为重复,犹豫不决,无所适从,可能伴有头痛、头晕、失眠、胸闷、乏力等症状,一旦发现及时就医治疗,放任不管严重可能危及生命,绝大多数老人在一年内恢复,性情急躁而固执的老人则时间比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