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障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黄仕沛乌梅汤方证之我见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里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乌梅汤方证之我见

接上期:

经方辨治睡眠障碍厥阴病篇和厥阴病是《伤寒论》的一个难点,陆渊雷曾说:“伤寒厥阴篇竟是千古疑案,篇中明称厥阴病者仅4条。”有认为凡是有“厥”证者均属厥阴,有的人认为是寒证,有的人认为是热证,有的人认为是寒热错杂。但不管如何,厥阴病第1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伤寒论》第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这两条是最关键的描述。这两条综合来说,厥阴病的主要见症是:①脉微,厥;②消渴;③气上撞心(此症很重要,近人沈尧封曰:“厥阴病亦必内外证合见乃是真厥阴……而无气上撞心,心中疼热等证,皆似厥阴而实非厥阴也”);④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⑤下利;⑥烦躁;⑦或吐蛔。就是说厥阴是六经之尽,发病已非短时,多为慢性、顽固者。厥阴的临床表现是寒热错杂的,从乌梅丸组方来看也是寒热互用、清补并施的。同时是以寒为主,以热为次的(少阳也有寒热错杂,但以热为主,以寒为次。如柴胡证误下后之半夏泻心汤证)。所以有人说厥阴是少阳之里,也就是说寒热错杂以寒为主而又顽固经久不愈的,或疑难病有上述见症者都可考虑从厥阴论治,考虑使用乌梅丸。乌梅丸条文中的蛔厥只是乌梅丸的一个适应证,并非乌梅丸只治蛔厥。当然,近代乌梅丸治疗范围甚广,是一首疗效显著的奇方。例如一些免疫性疾病都有报道运用乌梅丸治疗。曾治一位80岁阿婆,心下疼痛不适多年,喜温喜按,神疲多衣,形寒肢冷,膝下见胀,日晡自觉有寒气透心,时心悸,欲呕泛酸,便溏,晨起见口苦。舌淡红苔厚*干。此病例用乌梅丸主要考虑:①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热为次。患者寒象明显不用说了。热象虽不重,但舌红,口苦,嗳气泛酸等均可考虑是热象;②患者有气上撞心的表现:一股寒气自内中出来,心悸(心律不齐);③肢厥;④烦躁;⑤便溏(下之利不止,又主久利)。我曾治一自河南省来求诊的久病不愈的男性,六十余岁病人,与这位阿婆症状类似。就抓住“气上撞心”(心悸,嗳气)、“心中疼热”为切入点。用了乌梅丸很快就症状消失,回河南后无再发病。又近治一个卵巢癌手术后,化疗期间老妇,腹泻二十余天不止。舌红,畏寒,肢冷,神疲,不欲食。用乌梅汤3剂。腹泻止。又治一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史20多年的女性患者,心悸,气喘,不能卧,面色黧黑。先以木防己汤,1周面色黧黑,心悸,喘满不能卧症状改善。再以乌梅丸(汤),现治疗3个月,口腔溃疡暂未发作(仍在治疗中)。“气上撞心,心中疼热”这是两句话,前后所指部位不同。仲景所言“心”,并无一定有所指。有时是泛指,有时是直指。泛指则会指胃脘或胸中,直指则是“心”。如“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乃是直指。若如“心中懊憹”则与胃或胸中有关。“撞”即“冲”,有版本直接写“冲”(据《邓珍本金匮要略方论》)。如果联系第15条:“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实是指“心”,是用桂枝的指征。乌梅丸中亦用桂枝,实乃直指“心”。而“心中疼热”之“心”则泛指胃或胸,如同“懊憹”,懊憹引申为“嘈杂”,嘈杂与泛酸有关,泛酸常感俗谓“烧心”,即心中疼热。附:关于“虚烦”和“懊憹”《伤寒论》中有3处提及“虚烦”一词。2条是栀子豉汤(第76条:“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第条:“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另外条无方。还有的就是《金匮要略》两条,其中一条酸枣仁汤:“虚劳虚烦不得眠。”另一条是《水气篇》:“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气击不去,其病不除,后重吐之,胃家虚烦。”对于“虚烦”的解释,酸枣仁汤属虚劳病下,“虚”便容易理解。而栀子豉汤之“虚”则难以理解了。因此,大多注家认为是“无形之邪,热扰胸膈”,相对水热互结等结胸有形之邪,为“虚”。但观《金匮要略·水气》及第条,都是与有形之水气有关的,似乎此说又难以成立。第条似乎仲景自己已作了注解:“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心下濡就是按之不硬。符合第条:“……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亦即是说这个“虚烦”不是作病机解,不是正气之虚,也不是相对实邪而言,而是一个临床表现。腹诊按心下(胃脘)不硬而软。而这个“烦”字,不是心烦,是胃中空虚,懊憹而烦的烦。成无己的解释是较符合实际的:“虚烦之状,心中温温欲吐,愦愦然无奈,欲呕不呕,扰扰乱乱,是各烦也,非吐则不能已。”就是说栀子豉汤的“虚烦”是与“懊憹”并论的。是胃中空虚,自觉一种莫名的痛苦,“懊憹”后世有人解作“嘈杂”。即《*帝内经》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甚至“反复颠倒”,怎能睡得好?还有“懊憹”是否与现代所谓的“懊恼”同义?或衍义为“懊恼”则有待考证。总的来说“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若剧者反复颠倒)就栀子豉汤的一个特征性证候,可以称作栀子豉汤证。-END-

有用就扩散

有用就点在看

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

作者/*仕沛,何莉娜。编辑/刘继芳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喜欢*仕沛前辈的书,欢迎购买正版图书多多支持

I投稿邮箱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